謇谔:忠诚直言;节:节操。忠诚直言的节操。
謇谔:忠诚直言;节:节操。忠诚直言的节操。
训诸人建言,挺~,洊历卿贰,不陨厥问。 《明史?吴羽文传》
《后汉书?陈忠传》:“忠臣尽謇谔之节,不畏逆耳之害。”
口吃,言辞不顺利:~吃。 正直:~谔(正直敢言)。~~(a.正直之言;b.忠诚正直)。
正直的说话:謇~。忠~。~~(直言争辩的样子)。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廣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𠀤音蹇。與𧬯同。 《廣雅》吃也。 《註》口吃,難於言也。 《玉篇》難也。 《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註》謇,難也。 又《廣韻》正言也。 《韻會》直言貌。 《後漢·魯丕傳》廣納謇謇,以開四聰。 又《正韻》謇諤,忠也。 《魏志·高堂隆傳》謇諤足以勵物。 又姓。見《字彙》。 又《韻會》通作蹇。 《晉書·王豹傳》王臣謇謇。 《易·蹇卦》本作蹇蹇。 又《楚辭·九歌》蹇將憺兮壽宮。 《王逸註》蹇,詞也。 又《集韻》《韻會》𠀤紀偃切,犍上聲。引揚子《方言》:吃也。互詳後𧬯字註。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