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功补过


   计:考定。过失。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ì gōng bǔ guò
成语注音 ㄐ一ˋ ㄍㄨㄥ ㄅㄨˇ ㄍㄨㄛˋ
成语简拼 jgbg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計功補過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计:考定。过失。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成语典故

计功:考定功绩的大小。考定功绩以弥补过失。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三》:“齐桓先有匡周之功,后有灭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宋.李昭玘《代四兄求荐举书》:“勾考之详,出纳之吝,日夜砥砺,计功补过,苟免罪负,中心所幸者,一荐状耳。” 连动 根据其功劳以弥补其过失。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桓先有匡周之功,后有灭项之罪,君子~。”△褒义。多用于写人的功过方面。→将功补过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核算:~时。~量(liàng )。~日程功。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湿度~。 主意,策略:~策。~谋。 谋划,打算:~划。~议。 姓。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 )。~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 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功』

《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𠀤音公。 《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 《廣韻》功績也。 《書·禹謨》九功惟敘。  又自以爲功曰功之。 《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又功,毛詩作公。 《詩·小雅》以奏膚公。 《註》功也。  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  又《廣韻》漢複姓。 《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  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 《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又叶居銀切,音巾。 《司馬相如·子虛賦》騖于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