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德诵功


   赞美、颂扬功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ěng dé sòng gōng
成语注音 ㄈㄥˇ ㄉㄜˊ ㄙㄨㄥˋ ㄍㄨㄥ
成语简拼 fds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諷惪誦功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赞美、颂扬功德。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焦赣《易林·节之革》:“讽德诵功,周美盛隆,奭旦辅成,光济冲人。”


成语典故

赞美、颂扬功德。汉 焦赣《易林.节之革》:“讽德诵功,周美盛隆,奭 旦辅成,光济冲人。” 并列 赞美、颂扬功德。汉·焦赣《易林·节之革》:“~,周美盛隆,奭旦辅成,光济冲人。”△褒义。多用于赞颂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诵(抑扬顿挫地诵读)。~咏。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刺。~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一劝百。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姓。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 诗歌:作~(作诗)。 怨谤。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 )。~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 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德』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登入聲。 《廣韻》德行也。 《集韻》德行之得也。 《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 《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 《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𥳑而廉,剛而塞,彊而義。  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 《書·盤庚》施實德于民。 《詩·小雅》旣飽以德。  又善敎也。 《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 《註》德謂善敎。  又感恩曰德。 《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 《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 《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又《韻會》四時旺氣也。 《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又《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又《說文》升也。  又《玉篇》福也。  又星名。 《前漢·郊祀志》望氣王朔言,後獨見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 《註》德星,旣填星也。  又《韻會》亦作悳。 《前漢·賈誼傳》悳至渥也。  又州名。 《廣韻》秦爲齊郡地,漢爲平原郡。武德初爲德州,因德安縣以名之。  又叶都木切,音篤。 《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又叶得各切,當入聲。 《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福善入門,與君相索,使我有德。

『功』

《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𠀤音公。 《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 《廣韻》功績也。 《書·禹謨》九功惟敘。  又自以爲功曰功之。 《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又功,毛詩作公。 《詩·小雅》以奏膚公。 《註》功也。  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  又《廣韻》漢複姓。 《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  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 《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又叶居銀切,音巾。 《司馬相如·子虛賦》騖于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