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守孝子


   对 晋 王绥 的谑称。谓未知父母存亡而预为守孝。据《晋书·王绥传》载: 王绥 少有美称,实鄙而无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僕射 在 江州 ,为 殷 桓 所逐,奔窜 豫章 ,存亡未测。 王绥 在都,既忧慽在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ì shǒu xiào zǐ
成语简拼 ssxz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对 晋 王绥 的谑称。谓未知父母存亡而预为守孝。据《晋书·王绥传》载: 王绥 少有美称,实鄙而无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僕射 在 江州 ,为 殷 桓 所逐,奔窜 豫章 ,存亡未测。 王绥 在都,既忧慽在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墨~成规。 看管:看~。~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株待兔。留~。 遵照:遵~。~法。~时。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因循~旧。 呆在一起:厮~。 节操:操~。 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古代官名:太~。~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刺(太守,刺史)。~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 姓。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①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②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 居丧的事:守~。吊~。 丧服:戴~。~衣。 姓。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守』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 《玉篇》收也,視也,護也。 《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 《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 《註》防獸觸攫也。  又《廣韻》主守也。 《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𠋫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  又《增韻》攻守也。 《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  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舒救切,音獸。 《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之守也。天子巡諸侯所守,曰巡守。諸侯爲天子守土,亦曰守。漢置郡太守。  又姓。 《正字通》宋守恭,與蘇軾爲詩友。  又叶式視切,音矢。 《楚辭·天問》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長人何守。在音泚。  又叶雖遂切,音粹。 《前漢·班固敘傳》崇執言責,隆持官守。寶曲定陵,𠀤有大志。

『孝』

《唐韻》呼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敎切,𠀤嘐去聲。 《說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孝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書•堯典》克諧以孝。 《禮•祭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  又《祭義》曾子曰:居處不莊非孝,事君不忠非孝涖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戰𨻰無勇非孝。五者不遂烖,及於親,敢不敬乎。  又《諡法》五宗安之,慈惠愛親,秉德不回,協時肇享,大慮行節,𠀤曰孝。  又姓。 《風俗通》秦孝公後。  又叶許救切,音臭。 《詩•周頌》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叶上疚造。  又叶許六切,音旭。 《詩•大雅》匪棘其欲,遹追來孝。叶上淢,淢音侐。

『子』

《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