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ī shū fà zhǒng
成语注音 ㄕ ㄕㄨ ㄈㄚˋ ㄓㄨㄥˇ
成语简拼 ssfz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詩書發塚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高珩《<聊斋志异>序》:“不止诗书发冢,《周官》资篡而已。”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成语典故

《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郭象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奸,则迹不足恃也。”成玄英疏:“是以田恒资仁义以窃齐,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后因以“诗书发冢”谓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的伪君子作风。宋 姜夔《越九歌.旌忠》:“诗书发冢兮嗟彼伧父,父老死兮后生莫知其故。” 偏正 比喻言清行浊、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作风。语本《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宋·姜夔《越九歌·旌忠·中管商调》:“~兮嗟彼伧父,父老死兮后生莫知其故。”△贬义。 描写伪君子。?诗礼传家。也作“诗礼发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放,射:~射。百~百中。焕~。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散开,分散:~散。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打开,揭露:~现。~掘。 产生,出现:~生。~愤。奋~。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显现,显出:~病。~抖。~憷。 开始动作:~动。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坟墓:古~。荒~。衣冠~。青~。丛~。 长(zhǎng ):~子(长子)。~嗣(嫡长子)。~妇(嫡长子的妻子)。~息(长子)。 大:~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祀(帝王在宗庙举行的大祭礼)。 山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冢』

《唐韻》《正韻》知隴切《集韻》《韻會》展勇切,𠀤音塚。 《說文》高墳也。 《徐曰》地高起,若有所包也。 《釋名》腫也。象山頂之高腫起。  又大也。 《周禮·天官》乃立天官冢宰。 《註》冢宰,大宰也。 《爾雅·釋詁》冢,大也。 《疏》冢者,封之大也。  又山頂也。 《爾雅·釋山》山頂,冢。 《疏》小雅山冢崒崩。毛傳,山頂曰冢。  又封土爲社。 《玉篇》大社也。 《詩·大雅》乃立冢土。 《註》大社封之高于他社,故曰冢土也。  又墓之墳者亦曰冢。 《周禮·春官·冢人註》冢,封土爲丘壠,象冢而爲之。 《疏》山頂曰冢,故云象冢而爲之也。 《玉篇》鬼神舍也,高墳也。 《正韻》通作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