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语言生硬难懂。
清·朱克敬《瞑庵杂识》第一卷:“士以江西优人来,登场歌舞,诘诘屈磝碻,不可听。”
形容语言生硬难懂。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是岁首士以江西优人来,登场歌舞,皆诘屈磝碻,不可听。” 并列 形容言语艰涩难懂。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1:“是岁首士以江西优人来,登场歌舞,皆~,不可听。”※碻,不读作gāo。△一般用来表示话语不清难懂。
追问:反~。盘~。~究。 谴责,问罪:~责。~让。~难(nàn)。 〔~朝(zhāo)〕早晨,亦指次日早晨。
〔~屈〕曲折。亦作“佶屈”。 〔~屈聱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使弯曲,与“伸”相对:~曲(qū)。~折。~膝。~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 低头,降服:~服。~从。威武不~。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委~。~辱。~才。~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驾。~己待人。 理亏:~心(亏心,昧心)。理~词穷。 姓。
〔碻~〕见“碻”。
古同“磽”,坚石。
同“确”。
〔~磝〕a.多石不平的样子;b.古城名,在今中国山东省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
《廣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𠀤音詘。 《說文》無㞑也。从㞑出聲。 又曲也,請也。 又《增韻》鬱也,軋也。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孟子》威武不能屈。 又作絀。 《荀子·非相篇》緩急羸絀。 《註》猶屈伸也。 又通作詘。 《史記·晏嬰傳》詘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勿切,音掘。竭也,盡也。 《前漢·食貨志》賈誼曰: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與詘絀𠀤通。 又與倔通。倔彊,梗戾貌。 《史記·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 《師古曰》不柔服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九勿切,音𠜾。地名。晉公子夷吾所居,出良馬。在今河東縣。 《左傳·僖二年》屈產之乗。 又姓。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 又屈侯,複姓。 又大屈,弓名。 《左傳·昭七年》楚靈王享公於新臺,好以大屈,旣而悔,公反之。 又《廣韻》九月切《集韻》《類篇》丘月切,𠀤音闕。 《歐陽修·程文𥳑墓銘》不學而剛,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剛不屈。 又與絀通。 《禮·玉藻》君命屈狄。 《註》狄,翟也。后夫人之服,刻雉爲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繒不畫,故曰屈狄。 《周禮》作闕翟。 又叶居詣切,音計。 《曹植·王陵贊》從漢有功,少文任氣。高后封呂,直而不屈。
『磝』《廣韻》五交切《集韻》《正韻》牛刀切《韻會》牛交切,𠀤音聱。與嶅同。 《釋名》山多小石曰磝。磝,堯也。每石堯堯獨處而出見也。 《韓愈文》山磝磝而相軌。 又碻磝。詳碻字註。 《集韻》或作磽礉。
『碻』《正字通》同確。 又地名。 《魏書·孝文紀》行幸碻磝。○按碻又作鄗。《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註:鄗,苦交反。敖、鄗二山在滎陽縣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