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榛薙梗


   芟除秽草。喻灭除盗寇。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诛榛薙梗,渐闢乐郊;扑魅驱狸,潜消沴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ū zhēn tì gěng
成语简拼 zztg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芟除秽草。喻灭除盗寇。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诛榛薙梗,渐闢乐郊;扑魅驱狸,潜消沴气。”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把罪人杀死:害民者~。~灭。~锄。~戮。伏~。 责罚:~意(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讹定罪状)。口~笔伐。 责求:~求无已(一味索取,没有止境)。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丛杂的草木:~芜。莽~。~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

同“剃”。 除草。

植物的枝或茎:菜~子。 直,挺立:~着脖子。 正直,直爽:~直。 阻塞,妨碍:~塞(sè)。~阻。心肌~死。 大略:~概。 有刺的草木:~榆(刺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榛』

《唐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𠀤音臻。 《唐韻》同𣐽。 《說文》木也。 《詩·邶風》山有榛。 《大雅》榛楛濟濟。 一曰蕪也。 《揚雄·反騷》枳棘之榛榛兮。 《註》榛榛,梗穢貌。  又《說文》𣐽註,果實如小栗,引莊公二十四年《左傳》女摰不過𣐽栗。 《徐曰》今五經皆作榛,榛有臻至之義。  又《禮·曲禮》婦人之摰,椇榛脯脩棗栗。 《釋文》古本作𣐽。○按此二說,則榛訓木名,𣐽訓果實。古字分,今通用。  又《韻會》或作樼。 《左思·蜀都賦》樼栗罅發。 《註》榛樼同。  又榛筓,婦人喪服。 《禮·檀弓》榛以爲筓,長尺而總八寸。  又聚木曰榛。 《淮南子·原道訓》木處榛巢,水居窟穴。  又《集韻》慈鄰切,音秦。鉏臻切,音蓁。將先切,音箋。義𠀤同。  又叶渠年切,音近䖍。 《司馬相如·弔二世賦》汨淢靸以永遊兮,注平臯之廣衍。觀衆樹之蓊薆兮,覽竹林之榛榛。衍平聲。

『薙』

《唐韻》《韻會》《正韻》𠀤他計切,音替。 《說文》除草也。 《禮·月令》季夏燒薙行水。 《註》薙謂迫也,芟草也。 《周禮·秋官·薙氏鄭註》薙讀如鬀。小兒頭之鬀,書或作夷。此皆翦草也,字从類耳。  又《集韻》序姊切,音兕。大計切,音弟。義𠀤同。  又直几切,音雉。 《本草》辛薙,辛夷別名。

『梗』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正韻》𠀤古杏切,音鯁。 《說文》山枌楡,有朿,莢可爲蕪荑者。  又病也。 《詩·大雅》至今爲梗。  又禦災曰梗。 《周禮·天官》女祝以時招梗,禬禳以除疾殃。  又《爾雅·釋詁》梗,正直也。  又《揚子·方言》梗,略也。梗槩,大略也。  又草木刺人爲梗。 《張衡·西京賦》梗木爲之靡拉。  又枝梗。 《戰國策》桃梗土偶。  又土梗,非眞物也。 《莊子·田子方》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又猛也。 《方言》韓趙之閒曰梗。 《淮南子·原道》鋤其强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