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长道短


   长、短:是非;好坏。说长处;讲短处。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uō cháng dào duǎn
成语注音 ㄕㄨㄛ ㄔㄤˊ ㄉㄠˋ ㄉㄨㄢˇ
成语正音 “长”,不能读作“záng”;“说”,不能读作“shuì”。
成语简拼 scdd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説長道短
成语英文 indulge in idle gossip
成语法文 critiquer(jaser)
成语俄文 чесáть языки
成语日文 かれこれと取り沙汰(さた)す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长、短:是非;好坏。说长处;讲短处。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成语示例


这些缙绅士大夫家筵席间,定要几个梨园中人,杂坐衣冠队中,说长道短,这个成何体统!(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成语典故

汉.崔瑗《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后用“说长道短”谓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群音类选.海神记.花鸨训女》:“说长道短是和非,只与他蛮缠胡搅歪厮占。”《儿女英雄传》二五回:“心里未尝不虑到日后有个人说长道短,众口难调。”亦作“说长论短”。巴金《谈〈秋〉》:“她的性格有一面很像我的一个妹妹,就是心直口快,对什么都没有顾忌,也不怕别人说长论短。”亦作“说短论长”。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尽著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亦作“说短道长”。茅盾《三人行》六:“‘禹过家门不入’似的一头赶来谈正经事,却只得到了空泛的好像是第三者的说短道长。” 并列 ①随意议论他人的好坏。语本汉·崔瑗《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儿女英雄传》25回:“心里未尝不虑到日后有个人~,众口难辞。”△贬义。指乱加评说的人。→信口开河 ?言必有据。 也作“说长话短”、“说长论短”、“说长说短”、“说短道长”、“说短论长”。②指谈说各种事情。草明《乘风破浪》4:“刘进春正想寻一个小孩子来散散心,便搂着了她,和她~。”△用于谈说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责备:数~。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古同“悦”。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长度小,与“长(cháng )”相对:~期。~暂。~促。~途。~命。~讯。~浅。~兵相接。~小精悍。 缺少,欠:~少。~缺。 缺点:~处。护~。取长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道』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旣道。 《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 《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 《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集韻》道古作𡬹。註見辵部九畫。

『短』

《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𠀤端上聲。 《說文》有所長短,以矢爲正。 《徐曰》若以弓爲度也。 《廣韻》促也,不長也。 《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禮·月令》度有長短。  又長短術。 《史記·六國年表》謀詐用,而縱橫長短之說起。 《註》長短術興於六國時,行長入短,其語隱謬,用相激怒。  又短功。 《唐書·百官志》凡工匠,十月至正月爲短功。  又短人。 《史記·孔子世家》僬僥三尺,短之至也。 《荀子·非相篇》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 《張華·博物志》伊尹黑而短。  又凡指人過失曰短。 《史記·屈原傳》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前漢·蕭望之傳》鄭朋數稱述望之,短車騎將軍。 《師古註》短謂毀其短惡也。  又叶多卷切,音近亶。 《陸機·思親賦》天步悠長,人道短矣。異途同歸,無早晚矣。  又叶都眷切,音近玷。 《蘇轍·夷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已變。峰巒古崖石,草木條榦短。 《集韻》或作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