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盐梅


   调剂:调整使洽宜;盐梅:咸味和酸味。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指调解家庭纠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iáo jì yán méi
成语注音 ㄊ一ㄠˊ ㄐ一ˋ 一ㄢˊ ㄇㄟˊ
成语简拼 tjy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調劑鹽楳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调剂:调整使洽宜;盐梅:咸味和酸味。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指调解家庭纠纷。


成语示例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我调剂盐梅,燮理阴阳,平白添了许多大学问。”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成语典故

盐梅:调味品,盐咸梅酸。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和因素。旧指宰相治理政务,后也指调解家庭矛盾。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调理使康复:~养。~摄。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乐曲;乐谱:曲~。采菱~。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调动:岗位~整。 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调查:~研。内查外~。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调换:~座位。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配合而成的药:~型。~量(liáng)。药~。清凉~。 量词,用于若干味药配合起来的汤药,亦称“服(fù)”、“付”:一~药。 做馒头或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面~儿。

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种类):~巴。~卤。~分(fèn )。~田。 〔~酸〕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基本的化学原料,多用于工业和医药。 化学上称酸类与碱类中和而成的化合物:酸式~。碱式~。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花。~子。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梅』

《唐韻》莫杯切《集韻》《正韻》模杯切《韻會》謀杯切,𠀤音枚。或作槑、楳,亦作𣒫。 《說文》枏也。 《爾雅·釋木》梅,枏。 《陸璣·條梅疏》似豫章大木也。  又《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禮·內則》梅諸。 《名物疏》陸璣所釋有條有梅,自是枏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和羹之梅,籩實之乾䕩,似杏實酢者也。  又《爾雅·釋木》時,英梅。 《註》雀梅。  又《爾雅·釋木》朹檕梅。 《註》狀如梅,子赤色似小柰,可食。  又《埤雅》江、湘、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蒸鬱成雨,謂之梅雨。 《四時纂要》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芒種後逢壬出梅。  又楊梅,果名。 《越郡志》會稽楊梅爲天下之奇。  又梅梅,猶昧昧,居喪之容也。 《禮·玉藻》視容瞿瞿梅梅。  又州名,屬廣東。 《南宋·地理志》改敬州爲梅州。  又姓。 《廣韻》出汝南。漢梅福、梅鋗。  又《集韻》毋罪切,音浼。亦姓也。槑字原从二杲作。  又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