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交情:友~。交~。情~。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菜。~除。~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琢磨”)。
密合,贴近:~当(dàng )。~肤(切身)。~己。亲~。 紧急:急~。迫~。 实在:~忌。恳~。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青~。~藓。~原。
〔舌~〕舌头上面的垢腻,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
小而高的山。 崖岸。 〔~寂〕寂静,寂寞。 〔~~〕形容烦闷。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千結切,音竊。 《說文》刌也。从刀,七聲。 《廣韻》割也,刻也。 《爾雅·釋器》骨謂之切。 《註》治骨器。 《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 又迫也,急也。 《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 又愨實也。 《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 又《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 《註》師古曰:切,要也。 又《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 《註》切,按也。 又《韻會》譏切也,剴切也。 又《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 又《前漢·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 《註》師古曰:切,門限也。音千結反。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計切,音砌。衆也。 又一切,大凡也。 《前漢·平帝紀》一切滿秩如眞。 《註》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又《韻補》砌或作切。 《張衡·西京賦》設切厓隒。李善註:古字通。 又叶音刺,與刺通。 《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
『苔』《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𠀤音臺。蘚也。 《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 《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𤰞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 《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岑』《廣韻》鋤針切《集韻》《韻會》《正韻》鉏簪切,𠀤音涔。 《說文》山小而高。 《謝靈運·登臨海嶠詩》明登天姥岑。 《張衡·南都賦》幽谷嶜岑。 《註》嶜岑,峻極貌。 又國名。 《正字通》周文王封異母弟燿之子渠爲岑子,今梁國有岑亭。 又姓。望出南陽。 《風俗通》古岑子國之後。後漢有岑彭,明岑義。 又《集韻》牛錦切,吟上聲。崖岸也。 《莊子·徐無鬼》未始離於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