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冲自牧


   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克制。比喻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ān chōng zì mù
成语简拼 qczm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克制。比喻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成语示例


听他说了这一番话,真是~,不槐有道之言。 梁羽生《冰川天女传》第二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成语典故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下。~让。~冲(谦虚)。~和。~卑。~厚。~逊。~恭。~虚。~受益。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从,由:~从。~古以来。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放养牲口:~童。畜~。~场。放~。游~。~民。~歌。~群。 治:~民(治理人民)。 古代治民之官:州~。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冲』

《正韻》昌中切,音充。同沖。 《韻會》沖或省作冲。和也,深也。  又稚也。 《書·金滕》昔公勤勞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 《註》冲,幼也。  又諡法,幼小在位曰冲。  又鑿冰聲。 《詩·豳風》鑿冰冲冲。  又垂貌。 《詩·小雅》鞗革冲冲。  又《韻補》叶仲良切,音長。 《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飆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持中切,𠀤音蟲。 《說文》涌搖也。  又《玉篇》虛也。 《老子·道德經》大盈若沖。  又《廣韻》和也,深也。 《蕭慤詩》重明豈凝滯,無累在淵沖。  又飛也。 《史記·滑稽傳》一飛沖天。  又幼小也。 《書·盤庚》肆予沖人。 《傳》沖,童也。  又垂飾貌。 《詩·小雅》䩦革沖沖。  又聲也。 《詩·豳風》鑿冰沖沖。  又姓。明洪武中香山縣丞沖敬。  又《集韻》杜孔切,音動。涌也。  又《韻補》叶仲良切,音長。 《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飇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唐韻》尺容切《集韻》《韻會》昌容切,𠀤音𥍽。 《說文》通道也。 《前漢·酈食其傳》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  又《博雅》動也。  又《廣韻》當也,向也,突也。  又車也。 《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疏》兵書有作臨車、衝車之法。  又蒙衝,船名。 《吳志·賀齊傳》齊性奢綺,蒙衝鬭艦之屬,望之若山。  又折衝。 《淮南子·說山訓》國有賢君,折衝萬里。  又官名。 《綱目》唐更號統軍別將爲折衝都尉。 《集覽》折衝者,所以折兵衝也。  又天衝,星名。 《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天衝。  又中衝,脈也。 《素問》心出于中衝。中衝,手中指之端也。  又《博雅》衝衝,行也。  又《集韻》蠢勇切,音喠。 《類篇》衝蓯,相入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騷擾衝蓯。  又昌用切,讀去聲。要也。  又《韻補》叶陽韻。 《道藏歌》引領囂庭內,開心機穢衝。一靜安居若,試去視滄浪。 《說文》本作𧘂。徐曰:南北東西各有道相𧘂也。 《前漢·律歷志》林鍾未之𧘂丑爲地正。 《司馬相如·上林賦》披巖𧘂擁。

『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牧』

《廣韻》《集韻》《韻會》𠀤莫六切,音目。 《說文》本作𤘴,養牛人也。从攴牛。 《玉篇》畜養也。 《廣韻》放也,食也。 《揚子·方言》牧,飤也。 《註》謂放飤牛馬也。 《書·禹貢》萊夷作牧。 《傳》萊夷,地名,可以放牧。 《詩·小雅》爾牧來思。 《周禮·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  又《夏官·校人》夏祭先牧。 《註》始養馬者。  又牧師掌牧地。 《左傳·僖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誰扞牧圉。 《註》牛曰牧,馬曰圉。  又《哀元年》少康爲仍牧正。  又《爾雅·釋地》郊外謂之牧。 《疏》言可放牧也。書牧誓云: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是也。 《書傳》紂近郊三十里地名牧。  又《易·謙卦》謙謙君子,𤰞以自牧也。 《註》牧,養也。  又《小爾雅》牧,臨也。 《揚子·方言》牧,司也,察也。 《韻會》治也。 《書·舜典》旣月,乃日覲四岳羣牧。 《傳》九州牧監。  又《呂𠛬》非爾惟作天牧。 《禮·曲禮》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 《周禮·天官·大宰》九兩,一曰牧。以地得民。 《註》牧,州長也。 《前漢·成帝紀》罷部刺史官,更置州牧。  又《詩·邶風》自牧歸荑。 《傳》牧,田官也。  又《禮·月令》舟牼覆舟。 《註》主舟之官也。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註》隰臯之地,九夫爲牧,二牧而當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當一,是之謂井牧。  又《周禮·地官·遂師》經牧其田野。 《註》經牧,制田界與井也。  又《廣韻》使也。  又《爾雅·釋畜》黑腹,牧。 《疏》牛黑腹者名牧。  又《左傳·隱五年》鄭人侵衞牧。 《註》牧,衞邑。  又廣牧,縣名。屬朔方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人名。 《史記·黃帝紀》舉風后力牧。 《註》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  又姓。 《風俗通》漢有越巂太守牧稂。  又《集韻》莫候切,音茂。地名。 《尚書·大傳》牧之野。劉昌宗讀。  又一曰畜牧。 《書·禹貢》爲萊夷及牧。《釋文》徐音目,一音茂。  又叶莫狄切。 《詩·小雅》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來叶六直切,載叶節力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