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虎豹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ái láng hǔ bào
成语注音 ㄔㄞˊ ㄌㄤˊ ㄏㄨˇ ㄅㄠˋ
成语简拼 clh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jackal, tiger, leopard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庐隐《东京小品》:“豺狼虎豹怎样凶狠恶毒,你们是想象得出来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成语典故

四种凶猛的野兽。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也比喻凶残害人的恶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鼠虫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也作 ① 【虎豹豺狼】。《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二卷).曾朴〈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只见太阳光线一会暗似一会,渐渐沉下去了。” 并列 四种凶猛的野兽。《平妖传》36回:“黄沙内尽是神头鬼脸之人,引看许多~来冲阵。”比喻凶残的人。杨朔《蚁山》:“任它是~,如果想要挡住非洲人民的前进的道路,只有自讨苦吃。”△用于申斥凶残强暴的势力。也作“虎豹豺狼”。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贪食,残暴,常成群侵袭家畜。分布于中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亦称“豺狗”):~狼。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狈。~奔豕突。~吞虎咽。~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入室(喻引进坏人)。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哺乳动物,能上树,常捕食鹿、羊、猿猴等,毛皮可制衣、褥:~头环眼(形容人面目威严凶狠)。未窥全~。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豺』

《唐韻》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牀皆切,𠀤音儕《爾雅·釋獸》豺,狗足。 《疏》豺,貪殘之獸。 《說文》狼屬。 《急就篇·顏師古註》豺,深毛而狗足。 《正字通》豺,長尾,白頰,色黃。陸佃云俗云:瘦如豺。豺,柴也。豺體細瘦,故謂之豺棘。 《詩·小雅》投𢌿豺虎。 《疏》豺虎食人。 《禮·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獸。 《干祿字書》與犲通。

『狼』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 《說文》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从犬,良聲。 《埤雅》狼大如狗,靑色,作聲諸竅皆沸,善逐獸。里語曰:狼卜食。狼將遠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獵師遇狼輒喜。狼之所嚮,獸之所在也,其靈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爾雅·釋獸》狼,牡貛,牝狼。 《註》牡名貛,牝名狼,辨狼之種類也。 《詩·齊風》竝驅從兩狼兮。 《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 《註》狼膏聚,聚則溫。  又狼藉。 《孟子》樂歲粒米狼戾。 《註》狼戾,猶狼藉也。  又《周禮·秋官》條狼氏。 《註》條,當爲滌器之滌。狼狼扈道上。 《疏》狼狼扈道上者,謂不蠲之物在道,猶今言狼藉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  又《律書》西至於狼。狼者,言萬物可度量。斷萬物故曰狼。  又《杜篤·論都賦》寥狼邛莋。 《註》寥狼,猶擥擾也。  又地名。 《左傳·文九年》楚子師於狼淵,以伐鄭。 《史記·秦本紀》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  又白狼縣,屬右北平郡。臯狼縣,屬西河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後漢·明帝紀》西南夷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  又草名。 《爾雅·釋草》孟狼尾。 《註》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又姓。 《左傳·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斬囚。  又《集韻》里黨切。音朗。狼犺,獸名。似猴。  又郁狼,漢侯國。 《韋昭曰》屬魯。狼音盧黨反。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集韻》《韻會》𠀤郞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陽武。 《前漢·張良傳》秦皇帝東遊,至博狼沙中《註》師古曰:狼音浪。◎按史記本作浪。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豹』

《唐韻》北敎切《集韻》《韻會》巴校切《正韻》布恔切,𠀤音爆。 《說文》似虎圜文。 《陸璣·詩疏》毛赤而文黑謂之赤豹,毛白而文黑謂之白豹。 《爾雅翼》屠州有黑豹。 《洞冥記》靑豹出浪坂之山,色如翠。 《本草衍義》土豹更無文色,其形小。 《正字通》豹狀似虎而小,白面,毛赤黃,文黑如錢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一曰金錢豹,宜爲裘。如艾葉者曰艾葉豹。  又西域有金線豹,文如金線。 《易·革卦》君子豹變。 《疏》如豹文之蔚縟也。 《詩·鄭風》羔裘豹飾,孔武有力。 《張衡·西京賦》搤水豹。 《註》謂水處也。 《列子·天瑞篇》程生馬。 《註》程卽豹也。  又《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 《註》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又《後漢·輿服志》最後一車懸豹尾。 《古今注》豹尾車,周制也。古軍正建之,今唯乗輿建焉。  又姓。 《風俗通》八元叔豹之後。 《魏志》騎將豹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