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遭受冤屈。宋 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说忠臣负屈衔冤,铁心肠也须下泪。”《金瓶梅词话》第九回:“你看若是负屈衔冤,被人害了,托梦与我,兄弟替你报冤雪恨。”亦作“负屈含冤”。《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我见父亲负屈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按院根据片面之辞,上疏弹劾,将弟革去举人,下入狱中。弟负屈含冤,百口莫辩。” 并列 蒙受委屈和冤屈。《老残游记》5回:“因那人颜色过于凄惨,知道必有一番~的苦,不敢说出来的光景了。”△多用于受到冤屈方面。→沉冤莫白衔恨蒙枉 衔冤抱恨 ?扬眉吐气 报仇雪恨。也作“负屈含冤”、“含冤负屈”、“含冤受屈”、“怀冤抱屈”、“怀冤负屈”、“受屈衔冤”、“衔冤负屈”。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遭受:~伤。~屈。 具有,享有:久~盛誉。 欠(钱):~债。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使弯曲,与“伸”相对:~曲(qū)。~折。~膝。~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 低头,降服:~服。~从。威武不~。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委~。~辱。~才。~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驾。~己待人。 理亏:~心(亏心,昧心)。理~词穷。 姓。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命。 指前后相接:~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屈枉,无故受到指责或处分:~枉。~屈。~案。~狱。~愤。伸~。鸣~叫屈。 仇恨:~头。~家。~孽。 欺骗:不许~人。 吃亏,上当:~大头。花~钱。
《廣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𠀤音詘。 《說文》無㞑也。从㞑出聲。 又曲也,請也。 又《增韻》鬱也,軋也。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孟子》威武不能屈。 又作絀。 《荀子·非相篇》緩急羸絀。 《註》猶屈伸也。 又通作詘。 《史記·晏嬰傳》詘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勿切,音掘。竭也,盡也。 《前漢·食貨志》賈誼曰: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與詘絀𠀤通。 又與倔通。倔彊,梗戾貌。 《史記·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 《師古曰》不柔服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九勿切,音𠜾。地名。晉公子夷吾所居,出良馬。在今河東縣。 《左傳·僖二年》屈產之乗。 又姓。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 又屈侯,複姓。 又大屈,弓名。 《左傳·昭七年》楚靈王享公於新臺,好以大屈,旣而悔,公反之。 又《廣韻》九月切《集韻》《類篇》丘月切,𠀤音闕。 《歐陽修·程文𥳑墓銘》不學而剛,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剛不屈。 又與絀通。 《禮·玉藻》君命屈狄。 《註》狄,翟也。后夫人之服,刻雉爲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繒不畫,故曰屈狄。 《周禮》作闕翟。 又叶居詣切,音計。 《曹植·王陵贊》從漢有功,少文任氣。高后封呂,直而不屈。
『冤』《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袁切,音鴛。 《說文》屈也。从兔从冖。兔在冖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廣韻》枉曲也。 《史記·于定國傳》張釋之爲廷尉,天下無冤民。定國爲廷尉,民自以不冤。 又冤句縣。 《韻會》在曹州。句音劬。 《正韻》亦作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