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诟忍尤


   忍受指责和怨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ù gòu rěn yóu
成语注音 ㄈㄨˋ ㄍㄡˋ ㄖㄣˇ 一ㄡˊ
成语简拼 fgr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負詬忍尤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忍受指责和怨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责备之严,诚不足怪。庸讵知当局之负诟忍尤,艰难应付,有非楮墨所能罄者。”


成语典故

忍受指责和怨恨。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责备之严,诚不足怪。庸讵知当局之负诟忍尤,艰难应付,有非楮墨所能罄者。” 并列 忍受指责和怨恨。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1:“责备之严,诚不足怪。庸讵知当局之~,艰难应付,有非楮墨所能罄者。”△多用于心胸开阔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遭受:~伤。~屈。 具有,享有:久~盛誉。 欠(钱):~债。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耻辱:“~莫大于宫刑”。 辱骂:~骂。~病(指责,辱骂)。~谇(辱骂指斥)。~厉。~詈。~辱。

耐,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耐。~痛。~受。容~。~俊不禁(忍不住笑)。 狠心,残酷:~心。残~。

特异的,突出的:~为(wéi )。~异。无耻之~。 更加,格外:~其。 过失:效~(学着别人做坏事)。 怨恨,归咎:怨天~人。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忍』

《唐韻》而軫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軫切,𠀤人上聲。 《說文》能也。 《徐曰》能音耐。从心刃。 《長箋》如刀剌心,忍意也。 《周武王·書銘》忍之須臾,乃全汝軀。  又《廣韻》强也,有所含忍。 《左傳·昭元年》魯以相忍爲國。  又安于不仁曰忍。 《詩·大雅》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詩·小雅》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又忍忍,猶不忍也。 《後漢·崔琦傳》情懷忍忍。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而振切,音仞。堅柔也,本作肕。亦作忍。 《周禮·地官·山虞註》柔忍,通作刃。 《詩·小雅·荏染柔木註》柔刃之木荏苒然。 《釋文》忍音刃。 《禮·月令·納材葦註》此時柔刃,𠀤與韌靭忍同。

『尤』

《唐韻》《集韻》羽求切《韻會》疑求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郵。 《說文》尤,異也。从乙又聲。 《徐曰》乙欲出而見閡,則顯其尤異者也。 《司馬相如·封禪文》未有殊尤絕迹可考於今者。 《註》尤,異也。一曰甚也,過也。  又《廣韻》怨也。 《詩·鄘風》許人尤之,衆稚且狂。 《左傳·僖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又最也。 《莊子·徐無鬼》夫子物之尤也。 《註》言於人物之中稱之爲最。  又蚩尤,黃帝臣。帝與戰於涿鹿,殺之。今畫其形於旗上,名蚩尤旗。  又彗星亦名蚩尤旗。  又姑尤,齊東界二水名。 《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姑尤以西。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通作郵。 《詩·小雅》不知其郵。 《前漢·成帝詔》以顯其郵。  又叶戸恢切,音回。 《詩·小雅》廢爲殘賊,莫知其尤。叶上梅。  又叶與之切,音怡。 《詩·鄘風》大夫君子,無我有尤。叶下之。  又叶以諸切,音余。 《道藏歌》日月粲華暉,如光照眞符。億兆不同劫,千載莫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