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匮力绌


   指钱财缺乏,力量不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ái kuì lì chù
成语注音 ㄘㄞˊ ㄎㄨㄟˋ ㄌ一ˋ ㄔㄨˋ
成语简拼 ckl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財匱力絀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钱财缺乏,力量不足。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史 赵炳然传》:“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


成语典故

匮:缺乏。绌:不足。钱财缺乏,力量不足。《明史.赵炳然传》:“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 并列 匮,缺乏。绌,不足。钱财缺乏,力量不够。《明史·赵炳然传》:“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绌,不读作chū或zhuō、chuò。△贬义。多用于国势或境况。→财竭力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金钱和物资:~产。~富。~经。~贸。~东。~政。~务。~会(kuài )。

缺乏:~乏。~竭。~缺。

古同“柜”。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姓。

不足,不够:支~(款项不够分配)。左支右~。相形见~(相比之下显得不足)。 古同“黜”,罢免,革除。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力』

《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