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躬引咎


   躬:自身;引咎:承认过失。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é gōng yǐn jiù
成语简拼 zgy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躬:自身;引咎:承认过失。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成语示例


不能燮理阴阳,而上烦陛下~,愿守散秩以避贤路。 《宋史?五行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自躬。”


成语典故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自躬。”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身体。 自身,亲自:反~自问。~行实践。事必~亲。 弯曲身体:鞠~。~身下拜。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退却:~退。~避。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过失,罪过:~戾。负~。以彰其~。 怪罪,处分:既往不~。~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灾祸:休~(吉凶)。 怨仇:与臣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躬』

《唐韻》居崇切《集韻》《韻會》居雄切,𠀤音弓。 《說文》躳或从弓,身也。 《五經文字》躬,俗躳字。今經典通用。 《易·蒙卦》見金夫不有躬。  又《艮卦》艮其身,止諸躬也。 《疏》躬,猶身也。 《書·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 《詩·邶風》我躬不閱。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伯執躬圭。 《註》以人形爲瑑飾。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韻補》叶姑弘切《易·震卦》不于其躬,于其鄰。 《班固·東都賦》登靈臺考休徵,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  又叶俱王切。 《𨻰琳·大荒賦》延年其可留兮,何勤遠以苦躬。紛吾情之駘蕩兮,嗟吾願有弗遑。

『引』

《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𠀤音蚓。 《說文》開弓也。 《徐鉉曰》象引弓之形。 《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又《廣雅》演也。 《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爾雅·釋詁》長也。 《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相牽曰引。 《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 《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 《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又《集韻》導也。 《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 《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又卻也。 《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註》引,卻也。  又相薦達曰引。 《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 《註》相薦達爲聲勢。 《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又服氣法曰道引。 《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 《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又治疾法有撟引。 《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 《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又十丈爲引。 《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 《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𠀤蚓去聲。 《集韻》牽牛綍也。 《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 《疏》引,柩車索也。  又《集韻》一曰曲引。 《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又引古作𢪉。

『咎』

《唐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𠀤音舅。 《說文》災也。从人从各。各者,相違也。 《書·大禹謨》天降之咎。  又《爾雅·釋詁》咎,病也。 《疏》罪病也。 《廣韻》愆也,過也。 《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詩·小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又《書序》殷始咎周。 《傳》咎,惡也。  又與臼通。 《晉語》宜咎。 《註》咎。或作臼,古字通用。  又與舅通。 《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作咎。 《荀子·臣道篇》晉之咎犯。 《左傳》作舅。  又《唐韻正》四十四有韻中之半,古與篠,小,巧,皓通爲一韻。書大禹謨,民弃不保,天降之咎。易小畜,初九復自道,何其咎。經傳子集如此用者甚多,非叶音也。  又《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𠀤音高。 《廣韻》臯陶,舜臣名,古作咎繇。 《前漢·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 《書序》咎單作明居。 《傳》咎單,臣名。○按《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俱云姓也,誤。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 《註》赤狄別種。 《陸德明·音義》咎,古刀反。  又叶曁几切,音技。 《史記·龜筴傳》王若遣之,宋必有咎。後雖悔之,亦無及已。  又叶跽許切,音巨。 《三略》强弱相虜,莫適禁禦,延及君臣,國受其咎。  又叶巨又切,音舊。 《詩·小雅》謀夫孔多,是不用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集叶疾救反。◎按《字彙》《正字通》俱以去聲爲咎字正音。考《玉篇》《廣韻》《集韻》諸書,咎字𠀤無去聲一音。《字彙》《正字通》皆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