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问难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ì yí wèn nàn
成语注音 ㄓˋ 一ˊ ㄨㄣˋ ㄋㄢˋ
成语简拼 zyw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質疑問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我们数学老师讲课生动活泼,常常采用质疑问难和方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徐枋《与曾青藜书》:“此既古人之所有取,亦友朋质疑问难之一乐也。”


成语典故

提出疑难问题,请求解释或进行讨论。《宋史.黄灏传》:“朱熹守南康,灏执弟子礼,质疑问难。”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窃听绪论,虽已经月,终以不得质疑问难为恨。”郭沫若《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他对于质疑问难的人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并列 质,询问;疑,疑问;难,质问;问难,反复质问、辩论。提出疑问来讨论,以求解答。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窃听绪论,虽已经月,终以不得~为恨。”※难,不读作nán。△褒义。多用于描写对疑问的求索态度。→质疑辨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本体,本性:物~。流~(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言(实言)。沙~。本~。~点。品~。性~。素~。资~。 朴素,单纯:~朴。~直。 问明,辨别,责问:~疑。~问。~询。对~。 抵押或抵押品:人~。 同“贽”,礼物。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安定,止息。 古同“拟”,比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疑』

《唐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凝其切,𠀤音宜。惑也。 《廣韻》不定也。 《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 《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爲民坊者也。 《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  又度也。 《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 《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  又《廣韻》恐也。  又《增韻》似也,嫌也。  又《爾雅·釋言》戾也。  又山名。 《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 《註》九疑,山名也。在蒼梧。  又神名。 《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又官名。 《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疏》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又《韻會》疑陵切《正韻》魚陵切,𠀤音凝,定也。 《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傳》疑,定也。 《疏》正義曰:疑,音凝。疑者,安靜之義,故爲定也。 《莊子·達生篇》用志不分,乃疑于神。  又《集韻》魚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𠀤銀入聲。 《儀禮·鄕射禮》賓升西階,上疑立。 《註》疑,止也。有矜莊之色。 《釋文》疑,魚乙切。  又《士昏禮》婦疑立于席西。 《註》疑,正立自定之貌。  又《集韻》《韻會》𠀤偶起切,同擬。 《易·文言》隂疑于陽。 《禮·射義》不以公卿爲賓,而以大夫爲賓,爲疑也。 《註》疑,自下上至之辭也。 《疏》疑,擬也。是在下比擬於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辭也。  又《韻補》叶魚記切,音義。 《易·升卦》升虛邑無所疑也。  又叶魚求切,音牛。 《賈誼·鵩賦》德人無累,知命不憂。細故芥蔕,何足以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