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害无穷


   贻:遗留。留下无穷无尽的祸患。形容后果极坏;影响严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í hài wú qióng
成语注音 一ˊ ㄏㄞˋ ㄨˊ ㄑㄩㄥˊ
成语正音 “贻”,不能读作“yì”。
成语简拼 yhwq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貽害無窮
成语英文 bring endless trouble upon sb. or sth.
成语俄文 принести непоправимый вред
成语日文 底知(そこし)れぬわざわいを残す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贻:遗留。留下无穷无尽的祸患。形容后果极坏;影响严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除恶务尽,否则贻害无穷。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三》:“《参同契》炉鼎铅汞,皆是寓言,非言烧烁。方士转向附会遂贻害无穷。”


成语典故

贻:遗留。留下无穷的祸患。宋.蔡抗《玉堂对策》:“取舍不审,则贻害无穷。”《文明小史》一七回:“弄到今日国穷民困,贻害无穷,思想起来,实实令人可恨。” 述补 贻,遗留;穷,尽,极。留下无穷祸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参同契》炉鼎铅汞,皆是寓言,非言烧炼。方士转向附合,遂~。”△贬义。用于能留下严重祸害的言论或事物。→后患无穷?斩草除根。 也作“遗害无穷”、“遗患无穷”、“遗祸无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赠给。 遗留,留下:~害。~误(使受到坏的影响)。~训。~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有损的,与“益”相对:~虫。~鸟。 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坏处:~处。祸~。灾~。为民除~。 使受损伤:~人。损~。伤~。危~。 发生疾病:~眼。 心理上发生不安定情绪:~羞。~怕。 杀死:杀~。遇~。 妒忌:“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害』

《唐韻》何蓋切《集韻》《正韻》下蓋切《韻會》合蓋切,𠀤孩去聲。 《說文》傷也。从宀从口。言从家起也。丯聲。 《徐曰》禍嘗起於家,生於忽微,故害从宀。 《增韻》利,害之對。  又殘也,禍也。 《易·謙卦》鬼神害盈而福謙。 《繫辭》損以遠害,益以興利。  又《周語》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  又妨也。 《左傳·桓六年》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又要害。 《戰國策》秦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弗如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北收要害之郡。  又忌也。 《史記·燕世家》燕昭王使樂毅約趙楚伐齊,諸侯害齊湣王驕暴,皆許之。 《註》害猶言患之也。  又《屈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又《集韻》《類篇》𠀤何割切,音曷。何也。 《爾雅·釋言》盍也。 《註》盍,何不也。或作害,與曷盍通。 《詩·周南》害澣害否。 《註》害,何也。 《書·大誥》王害不違卜。 《註》害作曷。  又叶古詣切,音係。 《詩·邶風》願言思子,不瑕有害。叶上逝。  又《賈誼·旱雲賦》𤱶畝枯槁而失澤兮,壞石相聚而爲害。叶下涕。 《前漢·眭兩夏侯京翼李敘傳》疑殆匪闕,違衆忤世。淺爲悔尤,深作敦害。 俗作害。害字丯聲,俗从丰作。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