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贼的叫喊捉贼。比喻转移目标;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逃脱罪责,故意混淆视听,掩人耳目。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一部一九:“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主谓 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逃脱罪责,故意转移目标或嫁祸于人,以混淆视听。克非《春潮急》30:“李春山如此不知羞惭,居然倒打钉耙,~。”△贬义。多用于坏人行为方面。
大声叫,呼:~口号。~叫。呼~。呐~。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廣韻》呼豏切《集韻》火斬切,𠀤音欦。 《揚子·方言》喊聲也。 又《集韻》《韻會》𠀤下斬切,音豏。或作𠽦,怒聲。 又《廣韻》呼覽切《集韻》《韻會》《正韻》虎覽切,𠀤音𡒓。 《廣韻》聲也,與嚂同。 《揚子·法言》狄牙能喊。 《正字通》揚子本作咸,咸,和味也。譌作喊。 又《集韻》虎感切,音䫲。 《博雅》可也。 又《集韻》虛咸切,音㰹。呵也。 又居咸切,音緘。與䌠同。監持意,口閉也。 又苦濫切,音闞。呵也。與𠿑嚂同。
『捉』《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