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求和帮助穷困的人。
赈求和帮助穷困的人。
《旧唐书?李轨传》:“有机辩,颇窥书籍,家富于财,赈穷济乏,人亦称之。”
接济和帮助穷困的人。《旧唐书.李轨传》:“李轨字处则,武威姑臧人也。有机辩,颇窥书籍,家富于财,赈穷济乏,人亦称之。”亦作“振贫济乏”。晋.鲁褒《钱神论》:“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 并列 赈、济,救济。救济穷困的人。《旧唐书·李轨传》:“李轨字处则,武威姑臧人也。有机辩,颇窥书籍,家富于财,~,人亦称之。”△褒义。多用于行善助人方面。→振贫济乏
救济:~济。~灾。~捐。~恤。以工代~。放~。 富裕:“邑居隐(殷)~”。
渡,过河:同舟共~。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补益:无~于事。
〔~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濟)
缺少:~味。贫~。不~其人。 疲倦:~困。~累。疲~。 无能,无用:~气。~煤。
《唐韻》房法切《集韻》《韻會》扶法切,𠀤音伐。無也。 《孟子》空乏其身。 《禮·月令》季春,命有司振乏絕。 《註》暫無日乏。 又匱也。 《左傳·成二年》韓厥曰: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註》猶代匱也。 又廢也。 《莊子·天地篇》子往矣,無乏吾事。 《戰國策》不敢以乏國事。 又射者所蔽。 《周禮·春官》車僕大射共三乏。 《註》一名容,用皮爲之,王大射張三侯,每侯有乏,使持旌告獲者,藉以蔽矢也。 《儀禮·鄕射禮》乏參侯道。 《疏》三分侯道。 《左傳·宣十五年》文反正爲乏。 《說文》反止爲之,反正爲𣥄。 《徐鉉曰》尙書,惟正之供,反正不供,故曰乏。 《通志》正乃射侯,正以受矢,乏乏以藏矢,是相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