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
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
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明 方孝孺《游峨嵋》诗
语出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汙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趄(jū)〕a.行走困难;b.想前进又不敢前进,如“~~不前”。
〔趔~〕见“趔”。 倾斜:~坡。~着身子。
〔趑~〕见“趑”。
〔~嚅〕口动,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 (囁)
〔嗫~〕见“嗫”。
《廣韻》取私切《集韻》《韻會》千資切,𠀤音咨。 《說文》趑趄,行不進也。 《廣雅》趑趄,難行也。 《集韻》或作𧾕。亦作次𨀥。 又《集韻》七四切,音恣。趑趥,不行。
『趄』《廣韻》七余切《集韻》《韻會》千余切,𠀤音疽。 《說文》趑趄也。 又《集韻》或作且、跙。 《易·夬卦》其行次且。 《釋文》本亦作趑趄。或作𨀥跙。王肅云:趑趄,行止之礙也。
『嚅』《廣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儒。 《玉篇》囁嚅,多言也。 又《正字通》囁嚅,欲言復縮也。 《韓愈·送李愿序》口將言而囁嚅。 《集韻》或作吺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