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脚捶胸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iē jiǎo chuí xiōng
成语注音 ㄉ一ㄝ ㄐ一ㄠˇ ㄔㄨㄟˊ ㄒㄩㄥ
成语简拼 djc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跌脚搥胷
成语英文 pound one's feet and beat one's breas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成语示例


赵六老跌脚捶胸,哭了一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我这里牵肠割肚把你个孩儿舍,跌脚捶胸,自叹嗟。”


成语典故

边跺脚边敲打胸脯。乃恼恨或伤心到极点之状。元.关汉卿《五侯宴》二折:“我这里牵肠割肚把你个孩儿舍,跌脚捶胸自叹嗟。”明.无名氏《锁白猿》二折:“今朝小道耽惊气,我跌脚捶胸怨沈璧。”《杨家将》一一回:“王钦叩谢,归府,跌脚捶胸,恼恨八王,思报其仇。” 见“椎胸跌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摔:~跤。~倒。 下降,低落:~落。~销。水位下~。 顿足,跺:~足大叹。 疾行:~蹄而行千里。

敲打:~衣。~鼓。~打。~拓。~挞。~楚(古代的杖刑)。~胸顿足。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脯。~膛。~腔。~口。~骨。~椎。~膜。~怀(抱负、气量)。~襟(同“胸怀”)。~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臆。~中有数(sh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跌』

《唐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𠀤音耋。 《說文》踢也。一曰越也。 《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肆者何,跌也。 《註》跌,過度。  又《揚子·方言》跌,蹷也。 《玉篇》仆也。 《前漢·鼂錯傳》跌而不振。 《註》師古曰:跌足,失據也。  又《後漢·律曆志》無有差跌。  又《後漢·孔融傳》跌蕩放言。 《註》無儀撿也。  又《淮南子·修務訓》夫墨子跌蹏,而趍千里。 《註》跌,疾行也。  又《集韻》陁沒切,音突。 《類篇》足傷也。

『脚』

《廣韻》居勺切《集韻》訖約切,𠀤音蹻。 《說文》脛也。 《釋名》脚,却也。以其坐時却在後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釋文》尰,脚脛也。 《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一曰長脚。 《唐韻》居勺切《集韻》《韻會》訖約切,𠀤音蹻。 《說文》脛也。或作脚。 《釋名》却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 《荀子·正論篇》詈侮捽搏,捶笞臏腳。  又以足蹂物曰腳。 《司馬相如·子虛賦》射麋腳麟。 《註》郭璞曰:腳掎足。 《文選·李善註》腳,謂持其麟也。

『捶』

《唐韻》之累切《集韻》《韻會》《正韻》主橤切,𠀤錐上聲。 《說文》以杖擊也。 《魏志·何夔傳》加其捶扑之罰。  又擣也。 《禮·內則》欲乾肉則捶而食之。或从木作棰。  又《集韻》是棰切,音菙。義同。  又《集韻》《韻會》都果切《正韻》都火切,𠀤音朵。與揣同。 《莊子·知北遊》大馬之捶鉤者。 《註》玷捶鉤之輕重。玷音點平聲。捶或作㪜。 本作𢴹,省作〈扌𠂹〉。通作搥。

『胸』

《正字通》同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