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跃三百


   指欢欣之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ù yuè sān bǎi
成语注音 ㄐㄨˋ ㄩㄝˋ ㄙㄢ ㄅㄞˇ
成语简拼 jysb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距躍三百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欢欣之极。


成语示例


吾闻海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赓续此报,复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王某《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魏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


成语典故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魏犫伤于胸。公(晋文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向上跳跃)三百,曲跃三百。乃舍之。”本为魏犫掩饰伤病的动作。后用以谓欢欣之极。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余读之,距跃三百。” 述补 不停地跳着。形容非常高兴,欢腾雀跃。《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曲踊三百。”△多用于写人愉快欢乐时的神态。→欢天喜地 欢呼雀跃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相隔的空间和时间:相~数里。~离。行(háng )~。株~。差(chā)~。 雄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古同“拒”,抵抗。 古同“巨”,大。 古同“讵”,岂。

跳:跳~。飞~。~进。~然。~动。~~欲试。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距』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𠀤音巨。 《說文》雞距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季氏介其雞,郈氏爲之金距。 《集韻》或作𧣒、𧣻。  又至也。 《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 《傳》距,至也。  又違也,抗也。 《書·禹貢》不距朕行。 《傳》天下無違距我命者。  又《詩·大雅》敢距大邦。 《疏》抗距大國。  又《儀禮·鄕射禮》距隨長武。 《註》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 《註》超越也。 《疏》爲距地向前,跳而越物過也。 《史記·王翦傳》方投石超距。 《註》索隱曰:超距,猶跳躍也。 《前漢·甘延壽傳》投石拔距。 《註》應劭曰:拔距,卽超踰。張晏曰:拔距,超距也。  又《前漢·趙廣漢傳》尤善爲鉤距,以得事情。 《註》距,閉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蹠距者舉遠。 《註》距,大也。  又《釋名》鬢曲頭曰距。距,拒也。言其曲似拒也。  又《增韻》凡刀鋒倒刺皆曰距。  又與拒通。 《儀禮·少牢饋食禮》長皆及俎拒。 《註》拒,讀爲介距之距。 《孟子》距楊、墨。 《荀子·法行篇》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 《註》與拒同。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百』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陌切,音伯。 《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 《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眾多也。 《易·繫辭》百官以治。 《書·堯典》平章百姓。 《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又百足,蟲名。 《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又百合,草名。 《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又國名。 《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  又複姓。 《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韻會》《正韻》𠀤莫白切,音陌。勵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 《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 《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 《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叶伯各切,音博。 《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又叶畢吉切,音必。 《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集韻》首本字。  又姓。  又《集韻》百,古作𦣻。註詳白部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