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诸君践土食毛,义亦可死;但未食禄,亦可以无死。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黄忠端公》
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同“食毛践土”。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黄忠端公》:“诸君践土食毛,义亦可死;但未食禄,亦可以无死。”亦泛指起居生活。明 张煌言《山头重建海塘碑记》:“今乾坤陆沉,余不能尘沦海而挽皇舆,而独能使一方桑田不波乎?凡尔之得以践土食毛者,皆父老子弟力耳。” 连动 拥有其土地,享受到食物。清·梁章鉅《归田琐记·黄忠端公》:“诸君~,义亦可死;但未食禄,亦可以无死。”△多用于表示生活起居所需方面。
踩,踏:~踏。~履。作~。 履行,实行:~行。实~。 陈列整齐。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祚。~极(皇帝即位)。 古同“剪”,灭除。 古同“浅”,浅陋。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疆域:国~。领~。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 姓。
吃:~肉。~欲。 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
拿东西给人吃:~母(乳母)。
用于人名:郦~其(jī)(中国汉代人)。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 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 不是纯净的:~利。~重。 行动急躁:~躁。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了。 小:~病。~孩子。~~雨。 货币贬值:钱~了。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钱。 姓。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𠀤吐上聲。五行之一。 《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土物出形也。 《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 《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靑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靑黎,雍州厥土惟黃壤。 又《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 《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國中,一曰冢土。 《詩·大雅》乃立冢土。 又后土,取厚載之義。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 《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土以黃,其象方。 又星土,星所主土。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又度也。土圭之土訓度。詳圭字註。 又業也。 《皇極經世》獨夫以百畝爲土,大夫以百里爲土,諸侯以四境爲土,天子以九州爲土,仲尼以萬世爲土。 又星名,一曰鎮星。 《漢書》作塡。詳塡字註。 又地名。 《春秋·僖二十八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衞子,莒子,盟于踐土。 《註》鄭地。 又姓。句龍爲后土,子孫爲氏。 又《廣韻》《正韻》徒古切《集韻》《韻會》動五切,𠀤音杜。 《揚子·方言》東齊謂根曰土,非專指桑根白皮。 《郭璞註》《方言》引《詩》作桑土,非。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董五切,音覩。圜土,獄城也。 《周禮·秋官》以圜土聚敎罷民。 又《介之推龍蛇歌》五蛇從之,周流天下。龍反其淵,安其壤土。下音戸,尸土俱在姥韻。 《字彙》作叶音,非。 又《集韻》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眞物。一曰查滓,糞草糟粕之類。 又《字彙補》同都切,音徒。土門,北方之族。門音瞞。見周書異域傳。
『食』《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𠀤音蝕。 《說文》一米也。 《玉篇》飯食。 《增韻》殽饌也。 又茹也,啗也。 《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 《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 《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 《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 《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又《書·洪範》惟辟玉食。 《註》珍食也。 又食祿也。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祭曰血食。 《史記·𨻰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又飮酒亦曰食。 《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又耳食。 《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又目食。 《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又吐而復吞曰食。 《書·湯誓》朕不食言。 《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 《爾雅·釋詁》食,僞也。 《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又蠱惑曰食。 《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又消也。 《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 《註》食,消也。 又《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 《傳》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又日食,月食。 《易·豐卦》月盈則食。 《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又《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又《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註》不食,謂不墾耕。 又《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 《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房宮,二人名。 又《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又寒食,節名。 《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又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又《廣韻》戲名。博屬。 又姓。漢有食子通。 《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又《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𠀤音寺。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禮·曲禮》食居人之左。 《註》食,飯屬也。 又糧也。 《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又以食與人也。 《詩·小雅》飮之食之。 《禮·內則》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註》食謂乳養之也。 《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 《註》食,養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羊吏切,音異。 《廣韻》人名。漢審食其,酈食其。 《荀悅·漢紀》作異基。 又叶式灼切,音爍。 《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躍。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毛』《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旄。 《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 《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 《詩·小雅》不屬于毛。 《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 《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 《鄭註》謂以須髮坐也。 《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 《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又髮班白曰二毛。 《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又獸爲毛蟲。 《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 《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 《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 又《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 《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又犧牲純色曰毛。 《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 《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又草也。 《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 又《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又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 《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 《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 又《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又去毛曰毛。 《詩·魯頌》毛炰胾羹。 《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又柔毛,羊也。 《禮·曲禮》羊曰柔毛。 又莎草曰地毛。見《廣雅》。 又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又《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 又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 又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又國名。 又姓。 《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 《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又竹名。 《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 《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 《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又與髦通。 《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 《註》今文髦爲毛。 亦作㲝。 《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㲝毨。 亦作旄。 《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又《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又蒙晡切,音模。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 《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 《集韻》又作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