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仕路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指仕途不得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uō tuó shì lù
成语注音 ㄘㄨㄛ ㄊㄨㄛˊ ㄕˋ ㄌㄨˋ
成语简拼 cts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指仕途不得志。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他蹉跎仕路,只好退隐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今置身青云,渠尚蹉跎仕路,何不一引乎?”


成语典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今置身青云,渠尚蹉跎仕路,何不一引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跎〕a.把时光白耽误过去,如“日月~~”;b.失足。 〔~跌〕失足摔倒,喻意外的差错或失误。

〔蹉~〕见“蹉”。

做官:出~。~宦。学而优则~。~途。~女(a.宫女,贵族妇女;b.以社会上层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均亦作“士女”)。 审察:“弗问弗~”。 古同“事”,事业。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shù)。 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 种类:一~货色。 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车:筚~。乘~。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蹉』

《唐韻》七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倉何切,𠀤音磋。 《說文》蹉跎,失時也。 《註》徐鉉曰:按經史通作差池,此亦後人所加。詳跎字註。  又《廣韻》蹉,跌也。  又《張華·輕薄篇》孟公結重關,賓客不得蹉。 《註》蹉,過也。  又《集韻》叉宜切,音差。義同。

『跎』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駝。 《說文》蹉跎也。 《晉書·周處傳》人吳尋二陸,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 《楚辭·九懷》驥垂兩耳兮中坂蹉跎。 《註》蹉跎,失足。

『仕』

《唐韻》《韻會》鉏里切《集韻》上史切,𠀤音士。仕宦也。 《禮·曲禮》四十曰强而仕。 《禮運》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僕。  又官名。登仕郞。見《隋書·百官志》。將仕郞,見《韓愈·與于襄陽書》。  又察也。 《詩·小雅》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箋》不問而察之,則下民未罔其上矣。  又通事。 《詩·大雅》武王豈不仕。 《註》仕,事也。  又《韻補》叶牀舉切,音齟。 《易林》伊伯致仕,去桀耕野。執順以傳,反和無咎。野音暑。咎音榘。

『路』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𠀤音賂。 《說文》道也。 《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 《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 《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 《爾雅·釋宮》路,旅途也。 《註》途卽道也。 《又》一達謂之道路。 《註》長道。  又《爾雅·釋詁》路,大也。 《詩·大雅》厥聲載路。 《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又車也。 《詩·魏風》殊異乎公路。 《傳》路,車也。 《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 《註》王在焉曰路。 《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 《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 《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又鼓也。 《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 《註》路鼓,四面鼓也。  又弓也。 《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又傾𡉏貌。 《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 《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又與輅同。 《禮·月令》乗鸞路。 《釋文》路本又作輅。  又姓。 《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又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 《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