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足潜踪


   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iè zú qián zōng
成语注音 ㄋ一ㄝˋ ㄗㄨˊ ㄑ一ㄢˊ ㄗㄨㄥ
成语简拼 nzq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躡足潛蹤
成语英文 lighten (one's step)(walk stealthily)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郭澄清《大刀记》第17章:“东望望,西瞅瞅,抽头探脑蹑足潜踪地走进小学的院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蹑足潜踪,他换羽移宫。”


成语典故

蹑足:放轻脚步。放轻脚步隐藏起踪迹。形容行动小心隐秘。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三折:“我这里蹑足潜踪,悄地听咱。一个羞惭,一个怒发。”《隋唐演义》一五回:“叔宝蹑足潜踪,进老母卧房来,只见有两个丫头,三年内都已长大。” 并列 蹑足,形容行动轻缓的样子。潜,隐藏。踪,人或动物留下的脚印。不让他人发觉自己的行动。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他看到遍地都是韭菜,乘乱腾的空子,偷拣起两把掖在腰兜,~地躲开了。”△多用于形容偷偷摸摸的样子。→藏头露尾 藏踪蹑迹 ?昂然直入。 也作“蹑足屏息”。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踩,踏:“张良、陈平~汉王足”。~足。 追踪,跟随,轻步行走的样子:追~。~踪。~手~脚。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 完全:~以。~色。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 增益:以昼~夜。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蹑』

《字彙補》俗躡字,見《四史纂要》。 《廣韻》《正韻》尼輒切《集韻》《韻會》昵輒切,𠀤音聶。 《說文》蹈也。 《揚子·方言》躡,登也。 《釋名》躡,攝也。登其上使攝服也。 《博雅》履也。  又急也。 《史記·秦始皇紀》躡足行伍之閒。

『足』

《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𠀤音哫。 《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 《易·說卦》震爲足。 《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 《禮·玉藻》足容重。 《註》舉欲遲也。  又《廣韻》滿也,止也。 《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 《詩·小雅》旣霑旣足。 《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 《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又不可曰不我足。 《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虃,百足。 《註》音纖。  又姓。 《戰國策》足强。 《註》韓人。  又《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𠀤音沮。 《論語》巧言令色足恭。 《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 《朱傳》過也。 《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 《註》足,猶擁也。  又《廣韻》添物也。 《類篇》益也。 《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又《韻補》叶子悉切。 《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