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远行、跋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蹻,草履也。簦,长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谓之簦。”
穿着草鞋,背着斗笠。谓远行、跋涉。《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裴駰集解引徐广曰:“蹻,草履也。簦,长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谓之簦。”
踩,踏:“张良、陈平~汉王足”。~足。 追踪,跟随,轻步行走的样子:追~。~踪。~手~脚。
同“蹺”。把腳舉高。《説文•足部》:“蹻,舉足行高也。”《集韻•宵韻》:“蹺,舉趾謂之蹺。或作蹻。” 走貌。《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蹻,走兒。” 表演高蹺時綁在腳上把人墊高的木棒。清彭士望《九牛壩觀觝戲記》:“乃接木為蹻,距地八尺許,一男子履其上。” 捷舉手足。《素問•異法方宜論》:“其治宜導引按蹻。”
〔蹻蹻〕①驕傲。《爾雅•釋訓》:“旭旭蹻蹻,憍也。”《廣韻•宵韻》:“蹻,驕也。”②壯貌。《詩•大雅•崧高》:“四牡蹻蹻,鉤膺濯濯。”③威武強盛貌。《詩•周頌•酌》:“蹻蹻王之造,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 同“趫”。勇健,矯健。《廣雅•釋詁二》:“矯,健也。”
不穩定貌。《廣韻•藥韻》:“蹻,走蹻蹻皃。” 通“屩”。草鞋。《集韻•藥韻》:“屩,《説文》:‘屐也’。通作蹻。” 姓。《姓觿•藥韻》:“蹻,《千家姓》云:楚郡族。”
同“檋”。山行用具。有錐的屐。又名檋車。《集韻•燭韻》:“檋,山行所乘,以鐵如錐施之屐下。亦作蹻。”
澀,燥澀貌。《方言》卷七:“蹻,歰也。趙曰杜,山之東西或曰蹻。”《集韻•藥韻》:“蹻,燥歰皃。”
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房~儿。廊~。飞~。前~。~沟。~头。~牙。 覆盖物的边沿或伸出的部分:帽~儿。
古代有柄的笠,像现在的雨伞。
《字彙補》俗躡字,見《四史纂要》。 《廣韻》《正韻》尼輒切《集韻》《韻會》昵輒切,𠀤音聶。 《說文》蹈也。 《揚子·方言》躡,登也。 《釋名》躡,攝也。登其上使攝服也。 《博雅》履也。 又急也。 《史記·秦始皇紀》躡足行伍之閒。
『蹻』《唐韻》去遙切《集韻》《正韻》丘祅切,𠀤同蹺。 《說文》舉足行高也。 《前漢·高帝紀》可蹻足待也。 《註》文穎曰:蹻,猶翹也。 又《廣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𠀤音喬。 又《廣韻》其虐切《集韻》《韻會》極虐切,𠀤音噱。義𠀤同。 又《廣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𠀤音矯。 《詩·周頌》蹻蹻王之造。 《傳》蹻蹻,武貌。 又《魯頌》其馬蹻蹻。 《傳》言彊盛也。 又《廣韻》居灼切《集韻》《韻會》訖約切,𠀤音脚。走蹻蹻貌。 又《爾雅·釋言》蹻蹻,憍也。 《註》小人得志,憍蹇之貌。 《詩·大雅》小子蹻蹻。 《傳》驕貌。 又《戰國策》贏縢履蹻。 《註》蹻,屐也。 《史記·虞卿傳》躡蹻擔簦。 《註》蹻,草履也。 《前漢·王褒傳》離蔬釋蹻而烹膏粱。 《註》應劭曰:木蹻也。臣瓚曰:以繩爲之也。師古曰:蹻卽今之鞋耳。 《類篇》山行所乗,以鐵如錐,施之履下。 又《呂氏春秋》蹻然不固。 《註》蹻,讀乗蹻之蹻,謂其流行疾速,不堅固也。 又《集韻》迄却切,音謔。 《揚子·方言》杜、蹻,歰也。趙曰:杜山之東西或曰蹻。 《註》㕁蹻,燥歰貌。 又《集韻》拘玉切,音挶。義同。檋或作蹻。
『檐』《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𠀤音鹽。 《說文》㮰也。 《徐曰》俗作簷,非是。 《禮·明堂位》復廟重檐。 《註》重檐,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避風雨。見梠字註。 又見樀字註。 又別作櫩。 《何晏·景福殿賦》飛櫩翼以軒翥。 《韻會》又作厃。 《揚子·方言》秦謂之桷,齊謂之厃。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音擔。通作檐。 《管子·七法篇》不明于則,而欲出號令,猶檐竿而欲定其未。 又星名。 《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 《郭註》荆楚人呼牽牛星爲檐鼓。檐者荷也。厃字原作𠓜下厂。
『簦』《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騰切,音登。 《說文》笠蓋也。 《史記·平原君傳》虞卿躡蹻擔簦,說趙孝成王。 《註》簦,長柄笠。 《急就篇註》簦、笠,皆所以禦雨。大而有把,手執以行,謂之簦。小而無把,首戴以行,謂之笠。 《古逸詩·越謠歌》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爲君下。 又《篇海》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