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迫促;师:军队。形容国家受难,军队失利。
蹙:迫促;师:军队。形容国家受难,军队失利。
《晋书·陆晔、何充等传论》:“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惟闻蹙国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
并列 蹙,迫促。国家受迫,军队失利。《晋书·陆晔何充等传论》:“及其入处国钧,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唯闻~,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贬义。用于形势方面。
紧迫:穷~。 皱,收缩:~眉。~额。~皱。~缩。~金(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的纹路绉缩起来。亦称“拈金”)。 局促不安:~~。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六切,音噈。 《說文》迫也。 《詩·大雅》今也日蹙國百里。 《禮·禮器》不然則已蹙。 《疏》則太急蹙。 又《集韻》七六切。與蹴同。 《禮·曲禮》蹙路馬芻有誅。 《釋文》蹙,本又作蹴。 又《廣韻》蹙,近也。 又通作顣。 《孟子》已頻顣曰。 《朱傳》顣與蹙同。 又《集韻》倉歷切,音戚。 《類篇》蹙蹙,𦄲小貌。 《詩·小雅》蹙蹙靡所騁。 《箋》蹙蹙,小之貌。 《爾雅·釋訓》蹙蹙,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