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脚面上接近脚趾的部分:~骨。 脚掌。
狗:猎~。警~。~马之劳。~牙交错。~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咬,吞:~肤(a.喻犯罪受刑的人;b.喻关系亲近)。~贤(嫉害贤能)。~啮。吞~。~脐莫及。
《唐韻》《集韻》《正韻》𠀤之石切,音隻。 《說文》楚人謂跳躍曰蹠。 《揚子·方言》楚曰蹠。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跳。 又《廣韻》足履踐也。 《史記·蘇秦傳》被堅甲,蹠勁弩。 《前漢·揚雄傳》蹠彭咸之所遺。 《註》蹠,蹈也。 《楚辭·九章》眇不知其所蹠。 《註》蹠,踐也。 又《淮南子·原道訓》自無蹠有。 《註》蹠,適也。 又《玉篇》同跖。 《戰國策》蹠穿膝暴。 《註》蹠,足下。 《淮南子·主術訓》則蹠蹻之姦。 《註》盜蹠。 又《集韻》章恕切,音翥。義同。 又職略切,音灼。與趵同。跡也。
『犬』《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𥌭切,圈上聲。 《說文》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 《埤雅》傳曰:犬有三種,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食犬若今菜牛也。 《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 《禮·曲禮》效犬者,左牽之。 《疏》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爲犬,小者爲狗。故月令皆爲犬,而周禮有犬人職,無狗人職也。但燕禮亨狗,或是小者,或通語耳。 又《禮·曲禮》犬曰羹獻。 《周禮·秋官·司寇·犬人疏》犬是金屬,故連類在此。犬有二義,以能吠止人則屬艮,以能言則屬兌。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其親名之曰犬子。 又《左傳·隱八年》遇於犬丘。 《註》犬丘,垂也。地有兩名。
『噬』《唐韻》《集韻》《韻會》𠀤時制切,音誓。 《說文》啗也,喙也。 《玉篇》齧噬也。易曰:頤中有物曰噬嗑。 《左傳·莊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 《揚子·方言》噬,食也。 又《詩·唐風》彼君子兮,噬肯適我。 《傳》噬,逮也。 《釋文》噬,市世反,韓詩作逝,逝,及也。 《揚子·方言》噬,逮也。北燕曰噬。 又《揚子·方言》憂也。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