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哎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见“身不由己”。叶圣陶《一个练习生》:“冲在人群的波浪里,我~,只能应合着大众的步调朝西跑。”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孕,娠:~孕。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原因:原~。事~。理~。~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自,从:~表及里。~衷(出于本心)。 顺随,听从,归属:~不得。信马~缰。 经过,经历:必~之路。~来已久。 凭借:~此可知。 古同“犹”,尚且,还。 古同“犹”,犹如,好像。 姓。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人。物~。失~(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上。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张。~见。~意。~义。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自~。~持。~宰。~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次。~要。~力。~将(jiàng)。 预示:早霞~雨。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神~。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姓。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 《說文》躬也,象人之身。 《爾雅·釋詁》我也。 《疏》身,自謂也。 《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廣韻》親也。 《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 《書·伊訓》檢身若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 《傳》身,重也。 《箋》重爲懷孕也。 《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 《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 《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 《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不』《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由』《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猷。 《廣韻》从也。 《韻會》因也。 《爾雅·釋詁》自也。 《註》猶从也。 《論語》觀其所由。 《註》經也,言所經從。 《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 《註》由,自也。 《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 《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又《博雅》由,行也。 《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禮·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疏》由,行也。 又於也。 《詩·大雅》無易由言。 《箋》由,於也。 又《博雅》由,用也。 《書·盤庚》冲人非廢厥謀,弔由靈。 《註》弔,至,由,用,靈,善也。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 《詩·小雅》君子無易由言。 《箋》由,用也。 《左傳·襄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 《註》由,用也。 又《博雅》式也。 又《揚子·方言》胥由,正輔也。燕之北鄙曰由。 《註》胥,相也。由,正皆謂輔持也。 又《揚子·方言》由迪,正也。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又所由,州郡官也。 《唐書·崔成傳》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又《孟子》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註》由由,自得之貌。 《管子·小問篇》至其成也,由由兹免。 《註》由由,悗懌實貌。兹免,謂益有謹厲。 又由庚,由儀,𠀤笙詩也。見《束晳·補亡詩》。 又國名。 《戰國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 《註》厹由,國名。 《釋文》漢志由作猶。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吳郡由拳。 《搜神記》秦始皇東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又姓。 《史記·秦本紀》戎王使由余於秦。 又由吾,複姓。 又由胡,草名。 《爾雅·釋草》繁,由胡。 又夷由,鳥名。 《爾雅·釋鳥》鼯䑕夷由。 又雔由,蟲名。 《爾雅·釋蟲》雔由樗繭。 《註》食樗葉。 又與猶通。尚可之辭。 《孟子》王由足用爲善。 又通作繇。 《董仲舒·賢良策》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 《註》與由同。 又許由。 《前漢·古今人表》作許繇。 又通作䌛。 《前漢·宣帝紀》上亦無䌛知。 又《楊愼·丹鉛錄》由與農通。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云:堯使后稷爲大由。註大由,大農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又借作㽕。 《類篇》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㽕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 《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蘖。 《註》古作㽕,顚仆也。㽕木生條也。○按《說文》註:古文省弓,則㽕係正字,由乃古省。據《尚書註》則㽕屬古文,似誤。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夷。 《馮衍·顯志賦》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又叶羊諸切,音余。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又《正字通》音妖。冶由,女子笑貌。
『主』《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𠀤音麈。君也。 《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 《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又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 《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又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又賔之對也。 《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又《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註》鄭在秦之東也。 又宰也,守也,宗也。 《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又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 《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又匰主。 《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 《註》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 又《禮·曲禮》居不主奧。 《疏》主,猶坐也。 又《晉語》陽子剛而主能。 《註》上也。 又姓。隋主胄,明主問禮。 又主父,複姓。 又《正韻》陟慮切。同注。 《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 《註》主,同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