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身子留在世间没有多久的时间了。
指身子留在世间没有多久的时间了。
童贯上回一番发作,又立了这样章程,弄得进进出出十分碍手,真所谓畏首畏尾,~。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二十三回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剩下的身子还有多少?后指生活在世间的日子不多了。《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孕,娠:~孕。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郦食(yì)~〕中国汉代人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 《說文》躬也,象人之身。 《爾雅·釋詁》我也。 《疏》身,自謂也。 《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廣韻》親也。 《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 《書·伊訓》檢身若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 《傳》身,重也。 《箋》重爲懷孕也。 《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 《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 《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 《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其』《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碁。 《韻會》指物之辭。 《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 《詩·大雅》其在于今。 又助語辭。 《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 《詩·周南》灼灼其華。 《玉篇》辭也。 又姓。 《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之切,音姬。 《韻會》語辭。 《書·微子》若之何其。 《詩·小雅》夜如何其。 又人名。 《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𨻰留高陽人也。 《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 《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 《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又山名。 《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 《註》其音基,山名。 《廣韻》在琅邪。 又地名。 《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又《集韻》《韻會》居吏切。 《正韻》吉器切,𠀤音寄。 《韻會》語已辭。 《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 《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又通已。 《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又《韻會》或作忌。 《詩·鄭風》叔善射忌。
『余』《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𠀤音餘。 《說文》語之舒也。 《爾雅·釋詁》我也。 又四月爲余月。 又接余,荇菜也。 又《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 《註》比余,髮之飾也。 又姓。由余之後。 又《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又《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又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 《漢陽厥𥓓》褒斜作褒余。 又叶演女切,音與。 《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𨿜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又與餘同。 《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 《註》余同餘。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余。 《說文》饒也。 《玉篇》殘也。 《廣韻》賸也。 《周禮·天官·冢宰》以九賦斂財賄。九曰幣餘之賦。 《鄭註》百工之餘。 《左傳·文元年》歸餘于終。 又《孟子》餘夫二十五畝。 《註》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五口八口爲率。如有弟,是餘夫也。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註》餘謂羡也。鄭康成謂:餘子卿大夫之子,當守於王宮者也。 《左傳·宣二年》又宦其餘子。 《註》餘子,嫡子之母弟。 又國名。 《春秋·莊二年》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註》於餘丘,國名。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二年》莒敗齊師于壽餘。 又舟名。 《左傳·昭十七年》楚大敗吳師,獲其乗舟餘皇。 又草名。 《山海經》招搖山有草,如韭,靑花,名祝餘,食之不飢。 又姓。晉有餘頠,餘文仲。 又梁餘、夫餘,俱複姓,見《姓譜》。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 《莊子·讓王篇》其緒餘以爲國家。 《司馬彪註》緒餘,殘也。緒音奢,餘音耶。 又叶夷周切,音由。 《韓愈·駑驥詩》嘶鳴當大路,志氣若有餘。騏驥生絕域,自矜無匹儔。 又叶羊遇切,音裕。 《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 《正字通》按《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本作公,因聲近譌作余,故註云余當爲餘,謂縣都畜聚之物。據本註,餘不當作余。《正韻》四魚餘字註,引《周禮》餘亦作余。合余餘爲一,非。
『几』《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𠀤寄上聲。 《說文》踞几也。 《徐曰》人所凭坐也。 《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周禮·春官》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 《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几,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几。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則細𦇧爲橐以馮之。 《玉篇》案也。亦作机。 《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 又几几,安重貌。 《詩·豳風》赤舄几几。 《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𠀤音機。 《說文》微也。 《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傳》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又《說文》殆也,从𢆶,从戍。戍,兵守也。𢆶而兵守者危也。 《爾雅·釋詁》幾,危也。 《註》幾,猶殆也。 《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又《玉篇》期也。 《詩·小雅》卜爾百福,如幾如式。 《疏》所以與汝百種之福,其來早晚,如有期節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 又《爾雅·釋詁》庶幾,尚也。 《疏》尚,謂心所希望。 《孟子》王庶幾改之。 又察也。 《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 《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 《註》不物,與衆不同。 又《司關》無關門之征猶幾。 《註》無租稅,猶苛察不得令姦人出入。 又《韻會》將及也。 《爾雅·釋詁》近也。 《易·中孚》月幾望。 《禮·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 《史記·留侯世家》幾敗乃公事。○按《爾雅》《釋文》音機,《史記索隱》音祈,《禮記》《釋文》音譏。 又巨依反。《韻會》云:𠀤機祈二音,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渠希切,音祈。 《集韻》器之沂鄂也。 《禮·郊特牲》丹漆雕幾之美。 《註》幾,謂漆餙沂鄂也。 《疏》雕,謂刻鏤。幾,謂沂鄂。言以丹漆雕餙之,以爲沂鄂。 《釋文》幾,巨依反。 又《廣韻》居狶切《集韻》《韻會》舉豈切,𠀤機上聲。 《玉篇》幾幾,多也。 《廣韻》幾,何也。 《韻會》幾,數問多少之辭。 《左傳·僖二十七年》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 《史記·萬石君傳》少子慶爲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 又《韻會》未多時曰無幾。 又物無多,亦曰無幾。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其旣切,祈去聲。 《廣韻》幾,未已也。 又《集韻》與覬通。 《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 《註》冀君來。 《史記·晉世家》無幾爲君。 《註》幾,謂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