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千里


   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uǎn zhàn qiān lǐ
成语注音 ㄓㄨㄢˇ ㄓㄢˋ ㄑ一ㄢ ㄌ一ˇ
成语简拼 zzq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轉戰千裏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成语示例


《晋书·马隆传》:“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


成语典故

谓长途辗转作战。《后汉书.吴汉传》:“吾共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晋书.马隆传》:“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亦作“转斗千里”。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五》:“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兵死伤如积。”《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见“转斗千里”。蔡东藩《两晋演义》98回:“陛下~,已属过劳,今既得利,亟宜倍道还师,速度险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克(即一公斤)。~米(即一公里)。 喻极多:~里马。~言万语。~钧一发。~虑一失。~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见“秋”字“秋千”。 姓。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千』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𠀤音阡。 《說文》十百也。  又《廣韻》漢複姓。  又《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 《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𤰞體,慕姬旦之懿仁。

『里』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 《爾雅·釋言》里,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傳》里,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箋》里,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 《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 《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 《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里,音以。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 《說文》衣內也。 《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 《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 《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