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浪浮薄


   轻:轻佻;浮薄:不庄重。形容行为放荡不庄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ng làng fú bó
成语注音 ㄑ一ㄥ ㄌㄤˋ ㄈㄨˊ ㄅㄛˊ
成语简拼 qlfb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輕浪浮薄
成语英文 frivolous(be giddy and dissolut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轻:轻佻;浮薄:不庄重。形容行为放荡不庄重。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我不喜欢轻浪浮薄的女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填词觅句,无所不能,便是弄管调弦,也无所不会,是个第一等轻浪浮薄子弟。”


成语典故

形容人的行为轻浮浪荡。《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论他的才情,填词觅句,无所不能,便是弄管调弦,也无所不会,是个第一等轻浪浮薄子弟。” 并列 轻浮浪荡不庄重。[例]王部长的儿子是个典型的纨袴子弟,不学无术,~,常有荒唐之举。△贬义。用于写毫无修养的行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大波:波~。海~。巨~。风~。~涛。~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静。 像波浪起伏的:麦~。声~。 没有约束,放纵:放~。流~。~费。~迹。~人。孟~。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桥。~力。~标。~萍。~泛。~沉。漂~。~光掠影。 表面的:~皮儿。~土。~雕。 空虚,不切实:~夸。~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躁。 暂时的:~记。~支。 可移动的:~财。~荡。~吊。~动。 超过,多余:人~于事。 呈现,涌现:~现。~想。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脉。

厚度小的:~片。~饼。 冷淡,不热情:~待。 味道淡:酒味很~。 土地不肥沃:~田。

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礼。~产。~命。~寒。~酬。菲~。 不庄重,不厚道:~夫。~幸(负心)。~情。轻~。刻~。 轻视:鄙~。厚今~古。 不充实,不坚强:~弱。 迫近:~近。~暮(傍晚)。日~西山。 同“箔”,帘子。 姓。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浪』

《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滄浪,水名。 《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  又康浪,水名。 《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又浪浪,流貌。 《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又聊浪,放蕩貌。 《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又浶浪,驚擾貌。 《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又博浪,地名。 《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又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又莊浪,縣名,屬平凉府。  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𠀤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又鼓也。 《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又謔浪,不敬也。 《詩·邶風》謔浪笑傲。 《註》浪,意萌也。  又井名。 《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又姓。晉浪逢。  又《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 《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

『浮』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罘。 《說文》氾也。 《論語》乗桴浮於海。  又順流曰浮。 《書·禹貢》浮于濟漯。  又濟涉腰瓠曰浮。 《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 《註》浮,瓠也。  又溢也,過也。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先時曰浮。 《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又輕也。 《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又浮浮,氣烝貌。 《詩·大雅》烝之浮浮。  又雨雪盛貌。 《詩·小雅》雨雪浮浮。  又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又浮沉,無定之意。 《詩·小雅》載沉載浮。  又《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 《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又水名。 《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又山名。 《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又《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又羅浮,二山名。 《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又石名。 《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又天浮,星名。 《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又《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又《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又《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 《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薄』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 《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 《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 《註》草叢生曰薄。  又簾也。 《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 《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 《索隱曰》織蠶薄也。  又厚薄。  又少也。 《詩·周南》薄澣我衣。  又聊也。 《詩·周南》薄言采之。  又輕也。 《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又嫌也。 《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又《博雅》薉也。  又集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又被也。 《書·益稷》外薄四海。  又水名。 《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又姓。 《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又亭名。 《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又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又通亳。 《禮·郊特牲》薄社北牖。 《註》殷社。 《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又迫各切,音博。廹也。 《易·說卦傳》雷風相薄。 《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又迫晚曰薄暮。  又侵也。 《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又匹各切,音粕。 《詩·齊風》載驅薄薄。 《傳》疾驅聲也。  又薄革切,同欂。壁柱也。 《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又《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