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车介士


   轻车:古代的一种战车。古时的战车和甲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ng chē jiè shì
成语注音 ㄑ一ㄥ ㄔㄜ ㄐ一ㄝˋ ㄕˋ
成语简拼 qcj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輕車介士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轻车:古代的一种战车。古时的战车和甲士。


成语示例


,又使侍御史持节送丧,兰台令史十人发羽林骑~,前后部鼓吹。 《后汉书?杨震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


成语典故

战车和甲士。《汉书.张安世传》:“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颜师古注:“轻车,古之战车。介士谓甲士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 用水车打水:~水。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 姓。

象棋棋子之一。

在两者中间:~于两者之间。~词(用在名词、代词之前,合起来表示地点、时间、方向、方式等关系的词,如“从”、“向”、“在”、“以”、“对于”等)。~入。 这样,这么:像煞有~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 放在心里:~意。~怀。 耿直:耿~。 甲:~胄。~壳。 个(用于人):一~书生。 大:~圭(大玉)。 传统戏曲脚本里表示情态动作的词:笑~。饮酒~。 助:~寿。 姓。 古同“芥”,芥菜。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介』

《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際也。 《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 《傳》介謂辨別之端。 《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  又助也。 《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大也。 《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又《爾雅·釋詁》介,善也。  又因也。 《左傳·僖七年》求介于大國。  又《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 《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爲紹介。 《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  又《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  又小也。 《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  又閒厠也。古者主有𢷤,客有介。 《禮·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又隔也。 《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 《註》介,隔也。迫近國都之關。  又貴介。 《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又保介,農官之副。 《詩·周頌》嗟嗟保介。  又凡堅確不拔亦曰介。 《易·豫卦》介于石。 《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又介介,猶耿耿也。 《後漢·馬援傳》介介獨惡是耳。  又側畔也。 《楚辭·九章》悲江介之遺風。  又一夫曰一介。 《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  又兵甲也。 《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又水鱗甲亦曰鱗介。 《禮·月令》孟冬之月,其蟲介。  又《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爲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又國名。 《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 《註》介,東夷國。葛盧,名。  又姓。晉介之推。  又與芥同。 《前漢·元后傳》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爲纖介。  又叶居吏切,音記。 《馬融·長笛賦》激朗淸厲,隨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 《說文》作爪,从人介于八之中。 《正譌》爪,分畫也,限也。从人从八,分辨之義。別作个。詳丨部个字註。

『士』

《廣韻》《集韻》《韻會》𠀤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 《詩·大雅》譽髦斯士。 《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  又官總名。 《書·立政》庶常吉士。 《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  又《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 《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 《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爲大士。  又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  又《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 《註》能舉鼎者。  又《前漢·李尋傳》拔擢天士。 《註》能知天道者。  又《後漢·李業傳》王莽以業爲酒士。 《註》時官酤酒,故置酒士。  又侍從之士。 《通鑑》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時謂之登瀛州。  又士卒。 《左傳·丘甲註》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家語》孔子之宋,匡人以。甲士圍之。  又男子通稱。 《詩·周頌》有依其士。  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 《詩·大雅》釐我女士。  又《管子·牧民篇》有士經。 《註》士,事也。經,常也。  又《梵書》釋子勤佛行者曰德士,無上士。  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 《韓愈詩》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又《山海經》大荒西有國,名淑士。  又士鄕。 《後漢·鄭𤣥傳》昔齊置士鄕。 《註》管仲相桓公,制國爲二十一鄕,工商之鄕六,士鄕十五。  又縣名,勇士縣,屬天水郡,見《後漢·西羌傳》。  又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後,爲士氏,見《統譜》。  又複姓,漢士孫瑞,扶風人。  又與事通。 《書·洛誥》見士于周。 《註》悉來赴役也。 《詩·豳風》勿士銜枚。 《註》自今可勿爲行𨻰銜枚之事。  又叶主矩切,音雨。 《詩·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叶下父。父,音甫。 《說文》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从一从十。 《集韻》本作𣎶。  又與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