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国丧师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ǔ guó sàng shī
成语注音 ㄖㄨˇ ㄍㄨㄛˊ ㄙㄤˋ ㄕ
成语简拼 rgs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辱國喪師
成语英文 The army is annihilated and the country disgraced.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蔡京经体赞元,其子蔡攸,如是复军杀将,辱国丧师。”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史 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成语典故

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受损失。《明史.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昆、九畴俱宜罪。” 并列 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毁灭。《明史·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贬义。多用于表示国家战争。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羞耻:羞~。耻~。 使受到羞耻:~骂。侮~。折~。 谦辞,表示承蒙:~承。~赐。 玷污,辜负:~没(mò)。~命。玷~。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辱』

《唐韻》而蜀切《集韻》儒欲切,𠀤音蓐。 《廣韻》恥也。 《禮·曲禮》孝子不登危,懼辱親也。  又汙也。 《左傳·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  又屈也。 《禮·曲禮》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 《註》屈辱尊命之臨也。  又僇也。 《說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  又姓,見《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