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之豕


   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猪。比喻少见多怪。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áo dōng zhī shǐ
成语简拼 ldz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猪。比喻少见多怪。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之功,非书不可;子贫士也,势不能购尽天下之书,偶有所得,必为~。 清·袁枚《再答黄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后汉书·朱浮传》:“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成语典故

《后汉书?朱浮传》:“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猪:封~长蛇。狼奔~突(喻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像被追赶的狼和猪那样奔突乱窜)。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豕』

《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𠀤音始。 《說文》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 《徐曰》竭,舉也。 《玉篇》豬豨之總名。 《揚子·方言》豬,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 《林氏小說》以其食不絜,故名之豕。 《大戴禮·易本命》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 《本草綱目》李時珍曰:在畜屬水,在卦屬坎,在禽應室星。 《易·說卦》坎爲豕。 《埤雅》坎性趨下,豕能俯其首,又喜𤰞穢,亦水畜也。 《詩·小雅》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傳》犬喜雪,馬喜風,豕喜雨,故天將久雨,則豕進涉水波。 《禮·曲禮》豕曰剛鬣。 《疏》豕肥則毛鬣剛大也。 《周禮·天官·食醫》凡會膳食之宜,豕宜稷。 《疏》豭豬味酸,牝豬味苦,稷米味甘,是甘苦相成。  又國名。 《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曰:昔匄之祖在商爲豕韋氏。 《註》豕韋,國名。  又星名。 《博雅》營室謂之豕韋。  又《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爲溝瀆。 《前漢·天文志》作封豨。  又藥名。 《爾雅·釋草》茢薽,豕首。 《疏》豕首,一名彘顱,南人名爲地菘,今江東呼豨首,可以煼蠶蛹。  又《莊子·徐無鬼》藥也,豕零也。 《註》豕橐一名苓根,似豬屎,其塊零落而下故也。 《韓愈·進學解》作豨苓。 《註》楚人呼豬爲豨,卽豬苓是也。 《本草綱目》一名豭豬屎。  又《集韻》亥古作豕。 《正字通》《家語》或讀史云:三豕渡河。子夏曰:己亥渡河。己譌爲三,亥譌爲豕。或曰支干內有五亥,己亥位居三,三豕渡河是隱語。《說文》亥與豕溷。李陽冰曰:古文亥比豕加一畫,《說文》溷亂,不足信。  又叶施智切,施去聲。 《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 《韻會小補》相如賦本文一段俱上聲,《吳棫·韻補》以豕字叶入寘韻,誤。 《字彙》凡偏傍从豕者,俗省作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