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善去恶


   见“迁善黜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ān shàn qù è
成语注音 ㄑ一ㄢ ㄕㄢˋ ㄑㄨˋ ㄜˋ
成语简拼 qsqe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遷善去惡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迁善黜恶”。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冯桂芬《<窥天镜>序》:“《易》、《诗》、《书》、《礼》著其理,《春秋传》兼言征验,而四子书教人迁善去恶之道大备。”


成语典故

清·冯桂芬《序》:“《易》、《诗》、《书》、《礼》著其理,《春秋传》兼言征验,而四子书教人迁善去恶之道大备。”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友好,和好:友~。亲~。和~。 熟悉:面~。 办好,弄好:~后。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 好好地:~待。~罢甘休。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 姓。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距离,差别:相~不远。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不好:~感。~果。~劣。~名。丑~。 凶狠:~霸。~棍。险~。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噁)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迁』

俗遷字。 《唐韻》七然切《集韻》親然切,𠀤音韆。 《說文》登也。 《廣韻》去下之高也。 《詩·小雅》遷于喬木。  又遷徙也。 《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攺。 《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註》懋,勉其民,徙有於無,交易變化,其所居積之貨也。  又移物曰遷。 《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 《註》諸物當前,跪而遷移之。  又變易也。 《左傳·昭五年》吾子爲國政,未攺禮,而又遷之。  又徙國曰遷。 《周禮·秋官·小司𡨥》二曰詢國遷。 《註》謂徙都攺邑。  又徙官曰遷。 《前漢·賈誼傳》誼超遷,歲中至大中大夫。  又貶秩曰左遷。 《史記·韓王信傳》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是左遷也。  又《張蒼傳》吾極知其左遷。 《註》是時尊右𤰞左,故謂貶秩爲左遷。  又《正韻》謫也,放逐也。 《臯陶謨》何遷乎有苗。  又君遷,木名。 《左思·吳都賦》平仲君遷。  又姓。  又西烟切,音仙。 《前漢·王莽傳》立安爲新遷王。 《註》服䖍曰:遷,音仙。師古曰:遷,猶仙耳。不勞假借。  又叶七情切,音淸。 《𨻰琳·大暑賦》樂以忘憂,氣變志遷。爰速嘉賔,式燕且殷。 《李翺·祭韓愈文》疏奏輒斥,去而復遷,升黜不攺,正言時聞。

『善』

《廣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音蟺。 《說文》吉也。 《玉篇》大也。 《廣韻》良也,佳也。 《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又《詩·鄘風》女子善懷。 《箋》善,猶多也。 《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 《註》善謂多于前。  又《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 《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又《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又《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疏》善猶解也。  又《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又《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又與單通。 《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又《廣韻》姓也。 《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又《韻會》《正韻》𠀤時戰切,音繕。 《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 《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又《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 《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又與膳通。 《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 《集韻》或作嬗。

『去』

《唐韻》《集韻》《韻會》𠀤丘據切,墟去聲。 《說文》人相違也。 《廣韻》離也。 《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 《玉篇》行也。 《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又棄也。 《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𠀤墟上聲。 《集韻》徹也。  又藏也。 《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註》去,收藏也。  又《集韻》或作弆。 《前漢·𨻰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 《註》弆,亦藏也。  又《韻會》《正韻》𠀤丘於切,音墟。疾走。 《正字通》同驅。 《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