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地为良


   迁:迁移。迁移到他处更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ān dì wéi liáng
成语注音 ㄑ一ㄢ ㄉ一ˋ ㄨㄟˊ ㄌ一ㄤˊ
成语简拼 qdw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遷地為良
成语英文 change residence to start a new life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迁:迁移。迁移到他处更好。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邹韬奋《经历》:“每天堆满桌上的全国各处读者的来信都要求‘迁地为良’。”


成语典故

以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为好。董必武《旅居美国旧金山杂诗五首》之三:“得天独厚非关命,迁地为良信有之。”韬奋《经历.一只大笨牛》:“每天堆满桌上的全国各处读者的来信都要求‘迁地为良’。” 主谓 以迁移到别地为好。高阳《粉墨春秋》:“于是周佛海当天就到了上海,一下车便找潘三省。原来周佛海藏娇金屋,杨淑慧早得风声;周佛海由于司机所透露的消息,亦有警觉,心想~。”△多用于表示生活处世方面。?安土重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好:~好。善~。~辰美景。消化不~。~莠不齐。 善良的人:除暴安~。 很:~久。获益~多。用心~苦。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迁』

俗遷字。 《唐韻》七然切《集韻》親然切,𠀤音韆。 《說文》登也。 《廣韻》去下之高也。 《詩·小雅》遷于喬木。  又遷徙也。 《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攺。 《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註》懋,勉其民,徙有於無,交易變化,其所居積之貨也。  又移物曰遷。 《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 《註》諸物當前,跪而遷移之。  又變易也。 《左傳·昭五年》吾子爲國政,未攺禮,而又遷之。  又徙國曰遷。 《周禮·秋官·小司𡨥》二曰詢國遷。 《註》謂徙都攺邑。  又徙官曰遷。 《前漢·賈誼傳》誼超遷,歲中至大中大夫。  又貶秩曰左遷。 《史記·韓王信傳》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是左遷也。  又《張蒼傳》吾極知其左遷。 《註》是時尊右𤰞左,故謂貶秩爲左遷。  又《正韻》謫也,放逐也。 《臯陶謨》何遷乎有苗。  又君遷,木名。 《左思·吳都賦》平仲君遷。  又姓。  又西烟切,音仙。 《前漢·王莽傳》立安爲新遷王。 《註》服䖍曰:遷,音仙。師古曰:遷,猶仙耳。不勞假借。  又叶七情切,音淸。 《𨻰琳·大暑賦》樂以忘憂,氣變志遷。爰速嘉賔,式燕且殷。 《李翺·祭韓愈文》疏奏輒斥,去而復遷,升黜不攺,正言時聞。

『地』

《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良』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梁。 《說文》善也。 《廣韻》賢也。 《釋名》良,量也。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又《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註》元,大。良,善也。  又《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朱註》良,易直也。  又《爾雅·釋詁》良,首也。  又《博雅》良,長也。  又《正韻》器工曰良。 《禮·月令》陶器必良。 《周禮·天官·王府》掌凡良貨賄之藏。  又《內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又《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 《註》作之有功有沽。 《疏》精作爲功則曰良。麤作爲沽,則曰散也。  又《博雅》良,牢,𩋆也。  又深也。 《後漢·祭遵傳》良夜乃罷。 《註》良,猶深也。  又良人,夫也。 《儀禮·士昏禮》御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 《註》婦人稱夫曰良。 《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又夫稱婦亦曰良人。 《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毛傳》良人,美室也。◎按朱註云:良人,夫稱也。與毛傳異。  又良久,頗久也。 《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 《正韻》或以爲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聲輕,故轉略爲良。  又病愈曰良愈。  又能也。 《左傳·昭十八年》弗良及也。 《疏》正義曰:良是語詞。服虔云: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  又《左傳·莊十六年》良月。 《註》十月也。  又《禮·少儀》僕者右帶劒,負良綏,申之面。 《註》良綏,君綏也。  又《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 《註》墓也。  又《諡法》溫良好善曰良。  又姓。鄭大夫良霄,漢長秋良賀。  又王良,星名。  又大良造,秦官名。  又地名。 《左傳·昭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 《註》下邳有良城縣。  又山名。 《山海經》良餘之山,其上多穀柞,無石。  又草名。 《博雅》黃良,大黃也。  又彊良,獸名。見《山海經》。  又吉良,良馬名。見《唐書·兵志》。  又《古今注》螢火,一名丹良。  又《韻會》里養切,音兩。 《周禮·夏官·方相氏》以戈擊四隅,毆方良。 《註》方良,罔兩也。 《釋文》方言:罔良,音兩。  又《正字通》音亮。 《古詩》良無盤石固。 《李白·宴桃李園序》良有以也。 《五音集韻》古文良字。註詳艮部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