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言拖延时间。
犹言拖延时间。
~,设法困我,渐及秋冬,水更滞涸,北方早寒,三军未带裘褐,必叹无衣,不但无食可忧哩。 蔡东蕃《两晋演义》第六十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七回:“不然。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七回:“不然。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引长:~长(cháng )。~续。蔓~。~年益寿。 展缓,推迟:~迟。~缓。~宕。~误。 引进,请:~聘(聘请)。~纳。~师。~医。 姓。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 计时单位:一~。~份。岁~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俗遷字。 《唐韻》七然切《集韻》親然切,𠀤音韆。 《說文》登也。 《廣韻》去下之高也。 《詩·小雅》遷于喬木。 又遷徙也。 《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攺。 《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註》懋,勉其民,徙有於無,交易變化,其所居積之貨也。 又移物曰遷。 《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 《註》諸物當前,跪而遷移之。 又變易也。 《左傳·昭五年》吾子爲國政,未攺禮,而又遷之。 又徙國曰遷。 《周禮·秋官·小司𡨥》二曰詢國遷。 《註》謂徙都攺邑。 又徙官曰遷。 《前漢·賈誼傳》誼超遷,歲中至大中大夫。 又貶秩曰左遷。 《史記·韓王信傳》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是左遷也。 又《張蒼傳》吾極知其左遷。 《註》是時尊右𤰞左,故謂貶秩爲左遷。 又《正韻》謫也,放逐也。 《臯陶謨》何遷乎有苗。 又君遷,木名。 《左思·吳都賦》平仲君遷。 又姓。 又西烟切,音仙。 《前漢·王莽傳》立安爲新遷王。 《註》服䖍曰:遷,音仙。師古曰:遷,猶仙耳。不勞假借。 又叶七情切,音淸。 《𨻰琳·大暑賦》樂以忘憂,氣變志遷。爰速嘉賔,式燕且殷。 《李翺·祭韓愈文》疏奏輒斥,去而復遷,升黜不攺,正言時聞。
『延』《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𠀤音綖。 《說文》長行也。 又《廣韻》進也。 《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 《儀禮·覲禮》𢷤者延之曰升。 《註》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 又《爾雅·釋詁》長也。 《揚子·方言》延永,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 《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又《廣韻》遠也。 《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里。 又《爾雅·釋詁》𨻰也。 《疏》鋪𨻰也。 又《正韻》納也。 《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又《集韻》及也。 《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又《廣韻》稅也,言也。 又《韻會》遷延也,淹久貌。 《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 《註》遷延,却退也。 《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 《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又盤屈曰宛延。 《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 《註》宛延,長曲貌。 又《爾雅·釋詁》閒也。 《疏》謂閒𨻶。今墓道也。 《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又《韻會》州名。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又地名。 《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 《註》廩延,鄭邑。𨻰留酸棗縣北有延津。 又《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 《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 又《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 《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又姓。 《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又《集韻》以淺切,音演。冕上覆也。 《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 《集韻》或作綖。 又《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𠀤音羨。 《集韻》延,及也。 《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望䆗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 《註》延言互相周通。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魚厥切,音軏。 《說文》闕也。太隂之精。 《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 《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 《禮·祭義》月生於西。 《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 《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 《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 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 又《洪範》二曰月。 《傳》所以紀一月。 《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禮·禮運》月以爲量。 《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 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又外國名。 《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 又《韻補》叶危睡切。 《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又叶魚橘切。 《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 《類篇》唐武后作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