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黜佞


   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ìn xián chù nìng
成语注音 ㄐ一ㄣˋ ㄒ一ㄢˊ ㄔㄨˋ ㄋ一ㄥˋ
成语简拼 jxc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進賢黜佞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魏书·崔光传》:“博采刍尧,进贤黜佞。”


成语典故

进用贤良,黜退奸佞。《魏书.崔光传》:“博采刍荛,进贤黜佞。” 并列 选用有德能的人士,铲除奸官佞臣。《魏书·崔光传》:“博采刍尧,~。”△一般用于选拔人才方面。也作“进贤屏恶”、“进贤黜恶”、“进贤黜奸”、“进贤退奸”、“进贤退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上~。推~。跃~。~退。~取。~击。~驻。~行(xíng )。~而。 入,往里去:~见。~谒。~谗。 吃,喝:~食。~餐。滴水未~。 收入或买入:~账。~货。日~斗金。 奉上,呈上:~言。~奉。~献。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院。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降职或罢免:罢~。废~。贬~。~退。~斥。~免。~逐。~陟。

有才智,旧时谦称:不~。 善辩,巧言谄媚:~人(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幸(以谄媚而得宠幸)。~史(为讨好当权者而歪曲篡改事实的历史)。~臣。奸~。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黜』

《唐韻》丑律切《集韻》《韻會》敕律切,𠀤音怵。 《說文》貶下也。 《玉篇》退也,貶也,下也,去也,放絕也,減也。 《六書故》𢷤斥汙闇也。 《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又通作絀。 《禮·王制》不孝者,君絀以爵。 或作詘。別作㔘。

『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定切,音甯。才也。故自稱不才曰不佞。 《晉語》夷吾不佞。  又巧諂捷給也。 《論語》焉用佞。 《博物志》堯時有指佞草,佞人入朝則屈而指之。  又《韻補》叶奴經切,音寧。 《夏侯湛·抵疑》猗靡容悅,出入崎傾。逐巧點姸,嘔喁辯佞。 《說文》巧讇,高材也。从女信省。 《徐鉉曰》女子之信,近於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