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失措


   见“进退无措”。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ìn tuì shī cuò
成语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ㄕ ㄘㄨㄛˋ
成语简拼 jtsc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進退失措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进退无措”。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陆方心动欲还,奈歧路之中又有歧焉者,不知所向,正进退失措间,遥望前林,有灯火明灭。清·青城子《志异续编·陆炳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诋诃,进退失措者,莫不群笑,声闻于外。”


成语典故

见“进退无措”。清·青城子《志异续编·陆炳吉》:“陆方心动欲还,奈歧路之中又有歧焉者,不知所向,正~间,遥望前林,有灯火明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上~。推~。跃~。~退。~取。~击。~驻。~行(xíng )。~而。 入,往里去:~见。~谒。~谗。 吃,喝:~食。~餐。滴水未~。 收入或买入:~账。~货。日~斗金。 奉上,呈上:~言。~奉。~献。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院。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步。~路。~却。~让。倒~。 离开,辞去:~席。~伍。~职。~休。引~。 送还,不接受,撤销:~还。 脱落:~色。~毛。减~。 和柔的样子:~然。 迟缓,畏缩:“求也~”。

丢: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 违背:~约。~信。 找不着:迷~方向。 没有掌握住:~言。~职。~调(tiáo )。 没有达到:~望。~意。 错误:~误。~策。过~。~之毫厘,谬以千里。 改变常态:惊慌~色。

安放,安排:~手。~辞。~置。~身。 筹划办理:~施。~办。筹~。举~失当。 弃置: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退』

《集韻》《韻會》《正韻》𠀤吐內切,推去聲。 《玉篇》郤也。 《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  又《玉篇》去也。 《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又遜讓也。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  又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 《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  又返也。 《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 《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  又如柔貌。 《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又《正字通》吐困切。與褪同。 《王建詩》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 《註》淺紅也。  又𨓤。 《玉篇》古文退字。註詳辵部六畫。

『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質切,音室。得之反。 《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 《書·泰誓》時哉弗可失。 《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弋質切。與𨓜同。 《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 《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 《六書本義》與佚軼通。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𠀤音試。 《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措』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倉故切,音醋。 《說文》措,置也。 《廣韻》舉也,投也。 《增韻》施布也。 《易·繫辭》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禮·禮器》措則正,施則行。  又《中庸》故時措之宜也。 《疏》措猶用也。  又委置也。 《禮·中庸》學之弗能,弗措也。 《疏》言學不至於能,不措置休廢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如將廢措。 《註》措,猶頓也。 《前漢·文帝紀贊》幾於𠛬措。 《註》民不犯法,無所𠛬也。  又《集韻》《韻會》𠀤側格切,音窄。追捕也。 《前漢·王莽傳》迫措靑徐盜賊。  又與笮同。迫笮也。 《史記·梁孝王世家》李太后爭門措指。 《註》爲門扉所笮。  又《集韻》七迹切,音磧。與刺通。穿也,傷也。 本作𢵄。 《漢書》亦作厝。通作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