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阡累陌


   形容田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án qiān lèi mò
成语注音 ㄌ一ㄢˊ ㄑ一ㄢ ㄌㄟˋ ㄇㄛˋ
成语简拼 lql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連阡纍陌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田多。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王有光《吴下谚·一身财主》:“若坐拥仓箱,刻剥小民,连阡累陌,粟红而不可食,铜臭而不可闻。”


成语典故

形容田多。清 王有光《吴下谚联.一身财主》:“若坐拥仓箱,刻剥小民,连阡累陌,粟红而不可食,铜臭而不可闻。” 并列 阡,田地中南北向的小路。陌,田地中东西向的小路。形容田地很多。清·王有光《吴下谚联·一身财主》:“若坐拥仓箱,刻剥小民,~,粟红而不可食,铜臭而不可闻。”△多用于形容田地。→连畴接陇 ?立锥之地 置锥之地 弹丸之地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田间的小路:~陌。 通往坟墓的道路:~表(墓碑)。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连续,重叠,堆积:~计。~日。~积。~~。日积月~。连篇~牍。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进税。 连及,连带:~及。牵~。拖~。

疲乏,过劳:劳~。~乏。 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着。

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阡~。~上。~头(路边)。~路(a.田间道路;b.指路上相见而不认识的人,如“视同~~”)。 生疏,不熟悉:~生。 市中街道:街~。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倉先切,音千。 《說文》路南北爲阡。 《史記·秦本紀》開阡陌。 《註》風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河東以東西爲阡,南北爲陌。朱子曰:二說不同,後說爲正。陌之爲言百也,遂洫從,而涇涂亦從,則遂閒百畝,洫閒百夫,而涇涂爲陌。阡之爲言千也,溝澮衡,而畛道亦衡,則溝閒千畝,澮閒千夫,而畛道爲阡,阡陌之名由此而得。◎按陸機答張士然詩:迴渠繞曲陌,通波扶直阡。此以南北爲阡也。柳宗元田家詩:蓐食狥所務,驅車向東阡。此以東西爲阡也。  又姓。 《正字通》唐有阡能。  又墓道也。 《杜甫·故武衞將軍挽詩》新阡絳水遙。通作仟。 《前漢·原涉傳》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謂其道爲京兆仟。  又與芊同。密茂貌。 《楚辭·九懷》遠望兮阡眠。 《謝朓·和王著八公山詩》阡眠起雜樹。 《游東田詩》遠樹瞹阡阡。 《註》阡,與芊同。亦作仟仟。  又《集韻》倉甸切,音蒨。義同。 《玉篇》或作𧮮圱。

『累』

《廣韻》力追切《集韻》倫追切,𠀤音欙。 《玉篇》同纍。 《孟子》係累其子弟。 《趙註》係累猶縛結也。 《戰國策》係累吾民。 《註》累、纍同。  又《禮·月令》乃合累牛騰馬,遊牝于牧。 《註》累、騰皆乗匹之名。 《集韻》𤜖,或作累。求子牛。  又《廣韻》力委切《集韻》魯水切《正韻》魯猥切,𠀤音壘。 《類篇》絫,或作累。詳絫字註。  又《廣韻》良僞切《集韻》力僞切,𠀤纍去聲。緣坐也。 《書·旅獒》終累大德。 《左傳·隱十三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 《公羊傳·桓二年》及者何累也。  又力果切,音倮。 《禮·曲禮》爲大夫累之。 《註》累,倮也。  又《集韻》力涉切,音獵。地名。鉅鹿下曲陽縣西南有肥累城。 《廣韻》力追切《集韻》《韻會》倫追切,𠀤音欙。 《說文》綴得理也。 《禮·樂記》纍纍乎端如貫珠。  又《說文》一曰大索也。 《小爾雅》纍繘也。 《前漢·李廣傳》以劒斫絕纍。 《註》纍,索也。  又《玉篇》繫也。 《廣韻》係也。亦作縲。 《左傳·僖三十三年》不以纍臣釁鼓。 《註》纍,囚繫也。 《前漢·司馬遷傳》幽于纍紲。 《註》纍,係也。  又《詩·周南》葛藟纍之。 《釋文》纍,纏繞也。  又《詩·小雅》甘瓠纍之。 《註》纍,蔓也。  又《禮·玉藻》喪容纍纍。 《註》羸憊貌。  又《齊語》諸侯甲不解纍。 《註》纍,所以盛甲也。  又《史記·孔子世家》纍纍若喪家之狗。 《註》纍纍然,不得志之貌也。  又《前漢·郊祀志》秦巫𧙈社主巫保,族纍之屬。 《註》族纍,二神名。  又《前漢·揚雄傳》欽弔楚之湘纍。 《註》李奇曰:不以罪死曰纍。  又姓。 《廣韻》晉七輿大夫纍虎。  又《集韻》《正韻》𠀤魯猥切,音壘。㟪壘,山名。或作纍。  又《集韻》力僞切,音嫘。同累事相緣及也。

『陌』

《廣韻》《集韻》《正韻》莫白切《韻會》莫百切,𠀤音貊。 《玉篇》阡陌也。詳前阡字註。  又市中街也。 《後漢·袁紹傳》塡接街陌。  又《釋名》綃頭或曰陌頭,言其從後橫陌而前也。齊人謂之㡋。◎按陌頭之陌,當與帞通。  又姓。見《正字通》。  又《唐韻正》古音莫各反。 《史記·龜策傳》故牧人民,爲之城郭,內經閭術,外爲阡陌。 《楚辭·九思》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川谷兮淵淵,山峊兮硌硌。 《魏文帝·陌上桑詩》披荆棘,求阡陌,側足獨窘,步路局窄。虎豹嘷動,雞驚禽失,羣鳴相索。窄,古音作。  又借作百。 《五代史·王章傳》緡錢出入,皆以八十爲陌,章減其出者陌三。 《夢溪筆談》今之數錢,百錢謂之陌。借陌字用之。 《正韻》亦作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