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徊观望


   犹言迟疑观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í huái guān wàng
成语注音 ㄔˊ ㄏㄨㄞˊ ㄍㄨㄢ ㄨㄤˋ
成语简拼 chg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遲佪觀朢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迟疑观望。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刘揆一《黄兴传记》:“主张国内军事当局,乘日本大隈内阁迟徊观望之时,及早自动,以武力收回青岛。”


成语典故

犹迟疑观望。刘揆一《黄兴传记》:“主张国内军事当局,乘日本大隈内阁迟徊观望之时,及早自动,以武力收回青岛。” 见“迟回观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徘(pái)~〕见“徘”。

环绕;回转。也作“回”、“迴”。宋玉《神女賦》:“徊腸傷氣,顚倒失據。”

看,往远处看:~见。眺~。张~。~尘莫及(喻远远落后)。~风捕影。 拜访:看~。拜~。探~。 希图,盼:期~。欲~。喜出~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族。名~。声~。威~。 向,朝着:~东走。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埋怨,责备:怨~。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徊』

《廣韻》戸恢切《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𠀤音回。 《玉篇》徘徊,猶彷徨也。 《集韻》徘徊,不進貌。 《史記·呂后紀》徘徊往來。 《古詩》淸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望』

《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𧧄。 《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 《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 《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 《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 《趙岐註》慚愧之貌也。 《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 《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 《書·舜典》望于山川。 《傳》皆一時望祭之。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義同。 《詩·小雅》萬夫所望。 《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 《易·小畜》月幾望。 《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从壬,譌从王。 《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