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汤


   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í hún tāng
成语注音 ㄇ一ˊ ㄏㄨㄣˊ ㄊㄤ
成语简拼 mh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迷魂湯
成语英文 water of oblivion(magic potion)
成语法文 potion magique(propos ensorcelants)
成语日文 人を迷わせる甘言(かんげん)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3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7章:“‘你甭给我灌迷魂汤哩!’梁三老汉严肃地警觉着自己不被软化。”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全元散曲 点绛唇 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猥。”


成语典故

迷信谓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全元散曲.点绛唇.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煨。”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你甭给我灌迷魂汤哩!’梁三老汉严肃地警觉着自己不被软化。” 偏正 旧时迷信说法,认为人死后在地府里阴魂须喝迷魂汤才能再托生。后常比喻迷惑人的好听话。张天民《创业》4章:“‘工友们!’十斤娃抡动胳臂,喊道:‘不喝他这~,狼挂上山羊胡子还是狼。’”△贬义。用于比喻人的虚假欺诈的手段。→迷人眼目 花言巧语 ?肺腑之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信。~糊。~津。~惘。~蒙(a.昏暗看不清;b.神志模糊不清;e.使迷惑,受蒙蔽)。执~不悟。 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恋。入~。 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棋~。革新~。 使人陶醉:景色~人。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灵。鬼~。~不附体。 指精神或情绪:~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不守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迷』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𠀤音麛。 《說文》惑也。 《易·坤卦》先迷後得。 《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 《詩·小雅》俾民不迷。

『魂』

《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𠀤音渾。 《說文》陽氣也。 《易·繫辭》遊魂爲變。 《禮·檀弓》魂氣則無不之也。 《左傳·昭七年》人生始化爲魄。旣生魄,陽曰魂。 《疏》魂魄,神靈之名。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也。 《淮南子·說山訓》魄問於魂。 《註》魄,人隂神。魂,人陽神。 《白虎通》魂,猶伝伝也,行不休於外也,主於情。 《又》魂者,芸也,情以除穢。  又《揚子·太𤣥經》魂魂萬物。 《註》魂魂,多貌。  又《韻補》叶胡勻切,音芸。 《曹大家·東征賦》乃遂往而徂逝兮,聊遊目而遨魂。歷七邑而觀覽兮,遭鞏縣之多艱。艱,音勤。  又叶胡勬切,音弦。 《黃庭經》赤帝黃老與我魂,三眞扶胥共房津。津,音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