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官勒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uī guān lè tíng
成语简拼 zglt
成语字数  4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赶,紧跟着:~逐。~逼。~随。~光。~剿。~捕。~奔逐北。 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溯。~悼。~加。~认。 竭力探求,寻求:~问。~寻。~究。~索。

雕琢:~琢(雕刻)。 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吏。~僚。~邸。~腔。~署。~厅。~爵。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办。~费。~方。~府。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器~。五~。~能。 姓。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马。 强制:~令。~索。 统率:~兵。 雕刻:~石。~碑。~铭。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紧。 方言,强制,逼迫。

止住,中止不动:~止。~产。~学。~职。~顿。~刊。~战。~业。~滞。 总数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十~儿有九~儿是好的。 暂时不继续前进:~留。~泊。 妥当:~妥。~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追』

《唐韻》陟隹切《集韻》《韻會》中葵切,𠀤音䨨。 《廣韻》隨也。 《增韻》逮也。 《玉篇》送也。 《詩·周頌》薄言追之。 《註》謂已發上道而追送之也。 《前漢·韓信傳》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又《說文》逐也。 《周禮·秋官·士師》掌鄕合,以比追胥之事。 《註》追,追𡨥也。 《左傳·莊十八年》追戎于濟西。  又《玉篇》及也,救也。 《書·五子之歌》雖悔可追。 《註》言雖欲攺悔,其可及乎。 《論語》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左傳·襄九年》圍宋彭城,非宋地,追書也。 《註》追書者,其地已非宋有,追使屬宋也。  又凡上溯已往曰追。 《詩·大雅》聿追來孝。 《左傳·成十三年》追念前勳。  又遂非曰追非。 《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兹謂追非。 《註》謂歸過于民,不罪己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又國名。 《詩·大雅》其追其貊,奄受北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雷切,音堆。 《玉篇》治玉名。 《周禮·天官·追師註》追,治玉石之名。 《詩·大雅》追琢其章。  又毋追,冠名。 《禮·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釋文》上音牟下多雷反。  又鐘紐。 《孟子》以追蠡。  又《字彙補》旬爲切。與隨通。 《楚辭·离騷》背繩墨以追曲兮。 《註》追,古與隨通。  又叶馳僞切,音墜。 《司馬相如·上林賦》車騎雷起,殷天動地。先後陸離,離散別追。 《廣韻》《集韻》《韻會》𠀤旬爲切,音隋。 《廣韻》從也,順也。 《書·禹貢》隨山刊木。 《易·𢁉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詩·大雅》無縱詭隨。 《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又易卦名。  又《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註》隨,謂趾也。 《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 《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地名。 《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 《註》隨,晉地。  又國名。漢爲縣。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 《註》隨國,今義陽隨縣。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 《註》故厲國也。 《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 《正韻》亦作隋。詳前隋字註。  又西隨,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又沙隨,地名。 《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 《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又姓。 《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 《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 《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 《註》墨翟弟子。  又《正韻》亦作遺。 《詩·小雅》莫肯下遺。 《箋》遺,讀曰隨。 《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𤰞下之義也。  又《集韻》古通追。 《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 《註》追,與隨通。  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 《論語》季隨,季騧。 《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 《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 《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 《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 《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樂我純德,騰躍相隨。 《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又《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 《註》索隱曰:隨,他果反。  又與橢通。 《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 《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 《正字通》俗作随。

『官』

《唐韻》古丸切《集韻》《韻會》《正韻》沽歡切,𠀤音觀。 《說文》吏事君也。 《玉篇》宦也。 《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 《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又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又《增韻》職也,使也,公也。 《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禮·王制》論定然後官之。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六命賜官。 《註》謂自置其臣屬,治家邑也。  又朝廷治事處曰官。 《禮·玉藻》在官不俟屨。 《註》趨君命也。 《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  又事也。 《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  又身有五官。 《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 《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  又姓。  又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楚上官氏。  又與管通,宋元邊徼所司曰掌管,今爲土司長官。  又叶古元切,音涓。 《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 《說文》从宀从㠯。㠯猶衆也,與師同意。

『勒』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𠀤楞入聲。 《說文》馬頭絡銜也。从革,力聲。一說馬轡也,有銜曰勒,無曰羈。 《釋名》絡也。絡其頭而引之。 《玉篇》馬鑣銜也。 《前漢·匈奴傳》鞌勒一具。  又《增韻》抑也。 《玉篇》抑,勒也。  又刻也。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物勒工名,以考其誠。 《註》刻名于器,以備考驗。  又《廣韻》石虎諱勒,呼馬勒爲轡。

『停』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𠀤音廷。行中止也。 《釋名》停,定也。定於所在也。 《王弼易傳》八卦復位,六爻遷次,周而復始,上下不停。  又《關尹子·八籌篇》草木俄茁茁,俄停停。 《註》停停,樸遬不長也。  又叶徒當切,音唐。 《韓愈·贈張籍詩》從喪期至洛,還走不及停。假道經盟津,出入行澗岡。 《復古編》本作亭,後人又別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