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追本溯源”。
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
同“追本溯源”。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 见“追本溯源”。侯钰鑫《好爹好娘》52:“恐怕现在无以计数的人正对着电视在诅咒他,说不定那些掌管生死簿的人物马上就会接踵而来,找他~呢!”
赶,紧跟着:~逐。~逼。~随。~光。~剿。~捕。~奔逐北。 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溯。~悼。~加。~认。 竭力探求,寻求:~问。~寻。~究。~索。
雕琢:~琢(雕刻)。 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植。~茎。~瘤。~毛。~雕。须~。块~。扎~。叶落归~。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底。~基。墙~儿。 事物的本源:~源。~由。~本。知~知底。 彻底:~除。~究。~治。 依据,作为根本:~椐。 量词,指长条的东西:两~筷子。 数学上称一数开平方所得的值为“平方根”,开立方所得的值为“立方根”。 数学上指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硫酸~。
考察:检~。调~。~验。~访。~阅。 古同“槎”,水中浮木。
姓。 同“楂”。 古同“渣”,渣滓。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河~。泉~。发~。~远流长。~头。 事物的根由:来~。资~。渊~。能~。起~。策~地。 姓。
《唐韻》陟隹切《集韻》《韻會》中葵切,𠀤音䨨。 《廣韻》隨也。 《增韻》逮也。 《玉篇》送也。 《詩·周頌》薄言追之。 《註》謂已發上道而追送之也。 《前漢·韓信傳》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又《說文》逐也。 《周禮·秋官·士師》掌鄕合,以比追胥之事。 《註》追,追𡨥也。 《左傳·莊十八年》追戎于濟西。 又《玉篇》及也,救也。 《書·五子之歌》雖悔可追。 《註》言雖欲攺悔,其可及乎。 《論語》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左傳·襄九年》圍宋彭城,非宋地,追書也。 《註》追書者,其地已非宋有,追使屬宋也。 又凡上溯已往曰追。 《詩·大雅》聿追來孝。 《左傳·成十三年》追念前勳。 又遂非曰追非。 《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兹謂追非。 《註》謂歸過于民,不罪己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又國名。 《詩·大雅》其追其貊,奄受北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雷切,音堆。 《玉篇》治玉名。 《周禮·天官·追師註》追,治玉石之名。 《詩·大雅》追琢其章。 又毋追,冠名。 《禮·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釋文》上音牟下多雷反。 又鐘紐。 《孟子》以追蠡。 又《字彙補》旬爲切。與隨通。 《楚辭·离騷》背繩墨以追曲兮。 《註》追,古與隨通。 又叶馳僞切,音墜。 《司馬相如·上林賦》車騎雷起,殷天動地。先後陸離,離散別追。 《廣韻》《集韻》《韻會》𠀤旬爲切,音隋。 《廣韻》從也,順也。 《書·禹貢》隨山刊木。 《易·𢁉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詩·大雅》無縱詭隨。 《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又易卦名。 又《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註》隨,謂趾也。 《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 《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地名。 《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 《註》隨,晉地。 又國名。漢爲縣。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 《註》隨國,今義陽隨縣。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 《註》故厲國也。 《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 《正韻》亦作隋。詳前隋字註。 又西隨,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又沙隨,地名。 《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 《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又姓。 《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 《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 《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 《註》墨翟弟子。 又《正韻》亦作遺。 《詩·小雅》莫肯下遺。 《箋》遺,讀曰隨。 《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𤰞下之義也。 又《集韻》古通追。 《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 《註》追,與隨通。 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 《論語》季隨,季騧。 《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 《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 《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 《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 《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樂我純德,騰躍相隨。 《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又《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 《註》索隱曰:隨,他果反。 又與橢通。 《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 《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 《正字通》俗作随。
『根』《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痕切,音跟。 《說文》木株也。 《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又《廣韻》根,柢也。 《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 《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又《博雅》始也。 又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 又金根,車名。 《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 又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 《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 又竹根,杯名。 《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 又雲根,山名。 《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 又姓。 《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 又叶經天切,音堅。 《三略軍讖》侵侮下民,國內譁諠。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查』《唐韻》《正韻》鋤加切《集韻》莊加切,𠀤同槎。 《廣韻》水中浮木。 《博物志》仙查犯牛斗。 《拾遺記》堯時巨查浮西海上,十二年一周天,名貫月查。 又《正字通》考察也。 又與柤同,註見柤。 又查下,地名。 又姓。 《統譜》望出齊郡。 又《廣韻》士佳切,音柴。查郞。
『源』《廣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元。 《說文》水泉本也。 《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 《註》衆水始出爲百源。 又水名。 《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又姓。 《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源氏。 《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