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佛送到西天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òng fó sòng dào xī tiān
成语注音 ㄙㄨㄥˋ ㄈㄛˊ ㄙㄨㄥˋ ㄉㄠˋ ㄒ一 ㄊ一ㄢ
成语简拼 sfsdx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字数  6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成语典故

见“送佛到西天”。《儿女英雄传》9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信。~审。输~。护~。呈~。 赠给:~礼。赠~。雪中~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点:欢~。~别。~亲。 丢掉:断~。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老。~经。~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仿~〕见“仿”。 同“拂”,违背,违反。

同“弼”,辅弼。

同“勃”,兴起。

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信。~审。输~。护~。呈~。 赠给:~礼。赠~。雪中~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点:欢~。~别。~亲。 丢掉:断~。

从别处来:~达。~站。~来。~场。~任。~职。~案。签~。恰~好处。 往:~群众中去。 周全,全顾得着:周~。面面俱~。 成功:得~。办~。 姓。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弄切,音𨓵。 《說文》遣也。 《詩·邶風》遠送于野。 《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又《增韻》將也。 《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 《又》公拜送醴。  又《正韻》贈行曰送。 《詩·秦風》我送舅氏。  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 《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 《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  又目送,以目相送也。 《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 《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又縱送,善射之貌。 《詩·鄭風》抑縱送忌。 《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作𨓵。

『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勿切,音咈。 《說文》見不諟也。  又仿佛亦作彷彿,髣髴。 《揚雄·甘泉賦》仿佛其若夢。 《班固·幽通賦》夢登山而迥眺,覿幽人之髣髴。 《漢書》作仿佛。  又捩也。 《禮·曲禮》獻鳥者,佛其首,畜鳥則勿佛。 《註》恐鳥喙害人,爲小竹籠,以捩轉其首也。  又逆也,戾也。 《禮·學記》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揚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與拂同。  又輝粲貌。 《黃香·九宮賦》銀佛律以順游。  又三佛齊,佛郞機,柔佛,皆外國名。  又佛桑,花名。  又姓。明佛正。  又佛佗。佛者,覺也。以覺悟羣生也。  又《集韻》《正韻》𠀤蒲沒切,音浡。興起貌。 《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與浡勃通。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弼。 《詩·周頌》佛時仔肩。 《毛傳》佛,大也。 《鄭箋》佛,輔也。  又叶方味切,音廢。 《前漢·司馬遷敘傳》學微術昧,或見仿佛疑殆匪闕,違衆忤世。 《正字通》世傳漢明帝永平七年,佛法始入中國,非也。秦時沙門室利房等至,始皇以爲異,囚之。夜有金人,破戸以出。漢武帝時,霍去病過焉支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以歸,帝置之甘泉宮。金人者,浮屠所祠,今佛像卽其遺法也。哀帝時,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中土未之信。迨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以問於朝。傅毅以佛對曰:天竺國有佛,卽神也。帝遣中郞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經二十四章,釋迦立像,倂與沙門攝騰,竺法蘭東還。以是考之,秦西漢知有佛久矣,非明帝始也。  又古本列子周穆王篇,西域之國有化人,無西方聖人名佛之說,獨仲尼篇載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蓋假借孔子之語也。《字彙》沿《正韻》,改化人爲聖人,非。

『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弄切,音𨓵。 《說文》遣也。 《詩·邶風》遠送于野。 《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又《增韻》將也。 《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 《又》公拜送醴。  又《正韻》贈行曰送。 《詩·秦風》我送舅氏。  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 《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 《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  又目送,以目相送也。 《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 《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又縱送,善射之貌。 《詩·鄭風》抑縱送忌。 《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作𨓵。

『到』

《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𠀤音倒。 《爾雅·釋詁》到,至也。 《疏》到者,自遠而至也。 《詩·大雅》靡國不到。  又姓。 《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西』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天』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