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故迎新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òng gù yíng xīn
成语注音 ㄙㄨㄥˋ ㄍㄨˋ 一ㄥˊ ㄒ一ㄣ
成语简拼 sgy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see off the old and welcome the new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成语示例


你与我逞精神送故迎新。(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成语典故

原指某地送走旧官,又迎来新官。王嘉字公仲,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哀帝时任御史大夫,后为丞相。王嘉为人刚直严毅,威望很高,哀帝很敬重他。汉哀帝初即位,想要匡正成帝时政治上的弊病,在政治措施上变动很多。王嘉上疏劝谏说:孝文帝时,二千石俸禄以上的官员都能安居官位,保持政局的稳定。后来政事变化太多,公卿以下官员频繁变动更迭,朝廷由司隶和刺史监督举劾各级官吏的大小错误,使不少官员数月间就撤换一次,刚送走旧官,又迎接新官。去职的旧官和赴任的新官在路上常会遇上,交错而行。使官吏们拘谨求安,惟恐遭贬获罪,只图苟全,营私的人更加普遍。后以“送故迎新”为典,言人与事的迎送更迭,又作“送旧迎新”。 【出典】: 《汉书》卷86《王嘉传》3488、3490页:“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征入为大鸿胪,徙京兆尹,迁御史大夫。建平三年(前4年)代平当为丞相,封新甫侯,加食邑千一百户。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曰:‘……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在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察过悉劾,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 【例句】: 宋·徐铉《除夜》:“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期。”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17:“黄尘四起,骑牛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香山居士》:“余观宋景文公《守岁诗》云:‘迎新送故只如此,且尽灯前婪尾杯。’” 宋·杨万里《宿城外张氏庄早起入城》:“送旧迎新也辛苦,一番辛苦两年间。” 宋·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宗鉴禅师》:“上堂曰:‘送旧年,迎新岁,动用不离光影内。’”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若要我倚门献笑,送旧迎新,宁甘一死,决不情愿。” 并列 送走旧的,迎来新的。①指送旧官,迎新官。《汉书·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交错道路。”②指送旧岁,迎新岁。宋·徐铉《除夜》:“寒灯耿耿漏迟迟,~了不欺。”③指妓女生涯。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朝为秦雨,暮为楚云,~,此章台之恒事也。”△常用于描述新旧替代之人事。”→吐故纳新 寒来暑往 ?一去不返。也作“送旧迎新”、“迎新送故”、“迎新送旧”。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信。~审。输~。护~。呈~。 赠给:~礼。赠~。雪中~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点:欢~。~别。~亲。 丢掉:断~。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 原因:缘~。原~。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朋友,友情:亲~。沾亲带~。 死亡(指人):~去。病~。 所以,因此:~此。~而。 古同“顾”,反而。

接:~接。欢~。~宾。~候。 面对着,冲着:~面。~风(a.对着风;b.随风)。~刃而解(jiě)。 揣度别人心意而投其所好:逢~。~合。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 不久以前,刚才:~近。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弄切,音𨓵。 《說文》遣也。 《詩·邶風》遠送于野。 《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又《增韻》將也。 《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 《又》公拜送醴。  又《正韻》贈行曰送。 《詩·秦風》我送舅氏。  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 《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 《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  又目送,以目相送也。 《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 《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又縱送,善射之貌。 《詩·鄭風》抑縱送忌。 《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作𨓵。

『故』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暮切,音顧。 《說文》使爲之也。 《註》徐鍇曰:故使之也。  又《廣韻》事也。 《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 《疏》故,謂事也。  又《廣韻》舊也。 《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 《註》不慢舊也。  又《書·大禹謨》𠛬故無小。 《傳》故犯雖小,必𠛬。  又《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  又《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 《註》大故,謂喪憂。  又《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 《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  又《前漢·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註》師古曰:物故,謂死也。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  又《荀子·王霸篇》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 《註》故,巧也。  又《韻補》叶攻乎切,辜也。 《賈誼·弔屈原文》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按《史記》故作辜。  又叶果五切。 《東方朔·客難》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僕𠀤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 《說文》从攴作故。故字原从攴作。

『迎』

《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𠀤音𠆻。 《說文》逢也。 《增韻》逆也,迓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 《淮南子·覽㝠訓》不將不迎。 《註》將,送也。迎,接也。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  又逆數也。 《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 《註》逆數之也。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  又《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𠀤𠆻去聲。 《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 《詩·大雅》親迎于渭。  又叶吾郞切,音昂。 《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占之,所言盡當。  又叶元具切,音遇。 《屈原·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嶷𦆯其𠀤迎。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新』

《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𠀤音辛。 《說文》取木也。  又《博雅》初也。 《易·大畜》日新其德。 《書·胤征》咸與惟新。 《詩·豳風》其新孔嘉。 《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又姓。 《晉語》新穆子。  又複姓。 《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 《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又《韻補》叶蘇前切。 《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