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暖偎寒


   见“送暖偷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òng nuǎn wēi hán
成语注音 ㄙㄨㄥˋ ㄋㄨㄢˇ ㄨㄟ ㄏㄢˊ
成语简拼 snw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送煖偎寒
成语英文 see the comfort of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送暖偷寒”。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叶宪祖《团花凤》第二折:“出入是非门里,定因家有三婆,替那好送暖偎寒,移商换羽,都是你这老贱人了。”


成语典故

见“偷寒送暖”。明·叶祖宪《团花凤》2折:“出入是非门里,定因家有三婆,替那女子~,移商换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信。~审。输~。护~。呈~。 赠给:~礼。赠~。雪中~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点:欢~。~别。~亲。 丢掉:断~。

温和,不冷:~和。温~。~色。~洋洋。 使温和:~酒。~一~手。

紧挨着,亲密地靠着:~傍。~倚。~依。依~。小孩儿~在母亲的怀里。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害怕:~心。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弄切,音𨓵。 《說文》遣也。 《詩·邶風》遠送于野。 《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又《增韻》將也。 《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 《又》公拜送醴。  又《正韻》贈行曰送。 《詩·秦風》我送舅氏。  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 《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 《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  又目送,以目相送也。 《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 《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又縱送,善射之貌。 《詩·鄭風》抑縱送忌。 《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作𨓵。

『暖』

《廣韻》同㬉。 《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 《楚辭·天問》何所冬暖。  又《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 《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 《音義》吁爰反。柔貌。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偎』

《廣韻》烏恢切《集韻》《韻會》烏回切《正韻》烏魁切,𠀤音煨。昵近也。 《列子·黃帝篇》不偎不愛,僊聖爲之臣。 《字林》偎,仿佛見,不寡也。  又《山海經》北海有國,名曰朝鮮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人。 《註》偎亦愛也。

『寒』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𠀤音韓。 《說文》東也。本作𡫾。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 《釋名》寒,捍也。捍,格也。 《玉篇》冬時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 《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 《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 《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 《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又窮窘也。 《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 《宋史·𨻰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 《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又姓。漢博士寒朗。  又叶胡田切,音賢。 《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又叶側鄰切,音眞。 《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