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灾躲难


   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áo zāi duǒ nàn
成语注音 ㄊㄠˊ ㄗㄞ ㄉㄨㄛˇ ㄋㄢˋ
成语简拼 tzd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逃災躱難
成语英文 escape with one's life and hide from danger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三位公子~。且言那吏部米顺领了一千铁骑、四十名校尉,捧了圣旨,一拥来到秦府。 明·罗贯中《粉妆楼》第四十四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三折:“颇奈李密无礼,你逃灾躲难,到于此处,倒毁骂吾神。”


成语典故

见“逃灾避难”。明·无名氏《四马投唐》3折:“颇奈李密无礼,你~,到于此处,倒毁骂吾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跑。~敌。~匿。~遁。~逸。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避。~难(nàn )。~汇。~税。~世(避世)。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火~。~难(nàn )。~害。~患。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惹祸。幸~乐祸。破财消~。

隐藏;退让:~藏。~避。~让。~难(nàn )。~车。~开。~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陶。 《說文》亡也。 《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 《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  又《廣韻》避也,去也。 《史記·吳世家》季札讓逃去。 《註》謂讓位而逃也。 《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  又通作跳。逸去也。 《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註》跳,音逃。 《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  又叶田黎切,音題。 《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女作載馳。 《集韻》逃,俗作迯,非是。𨒽,古文造。

『躲』

《字彙》同躱。